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 篇 医学
    • 26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3 篇 先天性心脏病
  • 3 篇 心房颤动
  • 2 篇 体外循环
  • 2 篇 心脏外科手术
  • 2 篇 外科伤口感染
  • 2 篇 临床研究
  • 2 篇 慢性心力衰竭
  • 2 篇 手术
  • 2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2 篇 胸骨
  • 2 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 2 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 1 篇 房颤
  • 1 篇 主动脉弓狭窄
  • 1 篇 右心室肥厚
  • 1 篇 修订
  • 1 篇 植入器械
  • 1 篇 疾病
  • 1 篇 循证医学证据
  • 1 篇 围术期

机构

  • 1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3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2 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 2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2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2 篇 青岛阜外医院
  • 2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1 篇 青岛大学医院附属...
  • 1 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1 篇 北京安贞医院
  • 1 篇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
  • 1 篇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
  • 1 篇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
  • 1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 篇 北京医院
  • 1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1 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作者

  • 9 篇 李守军
  • 6 篇 张澍
  • 4 篇 郑哲
  • 4 篇 lin ye
  • 4 篇 wang xu
  • 4 篇 li shou-jun
  • 4 篇 林野
  • 4 篇 王旭
  • 3 篇 吴立群
  • 3 篇 li shoujun
  • 3 篇 zhang shu
  • 3 篇 曹克将
  • 3 篇 吉冰洋
  • 3 篇 华伟
  • 3 篇 杨丽静
  • 3 篇 张燕搏
  • 3 篇 杜英杰
  • 3 篇 ji bing-yang
  • 3 篇 闫军
  • 3 篇 黄德嘉

语言

  • 2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心外科"
2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呼唤持续性心房颤动个体化消融治疗时代的到来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 第2期18卷 81-82页
作者: 刘兴鹏 张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房颤中心 10002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已经成为全球各大电生理中心日常最主要的临床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在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尽量少的消融损伤,实现较好的远期疗效。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如何实现持续性房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特发性流出道性心律失常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 第3期18卷 168-172页
作者: 曹克将 张澍 姚焰 吴书林 陈明龙 张凤祥 杨兵 李小荣 魏薇 侯炳波 单其俊 邹建刚 满艺龙 汪道武 居维竹 陈红武 肖峰 陈惠平 杜为 刘榜霞 郑雅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 21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背景 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性心律失常又称为特发性性心律失常(IVA),其中大多数起源于左心或右心流出道.目前关于特发性流出道性早搏(IOTPVC)与非持续性性心动过速(NSVT)的流行学调查、预后以及临床干预均缺乏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IF-1α稳定剂DMOG改善大鼠持续低氧致右心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33-33页
作者: 张森 马凯 陈求名 祁磊 李守军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小儿心脏外科100037
目的:研究HIF-1α稳定剂DMOG改善大鼠持续低氧致右心重塑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  方法:健康SD大鼠28只,体重100~150 g,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N)、单纯低氧组(H)、低氧+生理盐水(H+Saline)组、低氧+DMOG 100 mg/kg(H+...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 第3期18卷 173-177页
作者: 徐原宁 黄德嘉 方全 华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科 成都61004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心脏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背景 根据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指南,左心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已被列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Ⅰ类适应证.我国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程度如何?作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2012中国介入心脏学大会(CIT)临床试验亮点荟萃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2年 第3期27卷 185-185页
作者: 延荣强 高立建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脏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第十届中国介入心脏学大会(CIT)于2012—03—15至2012—03—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内外5800多名心脏介入专家和学者与会,盛况空前。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心脏介入大会,本次会议主题是“规范化介入治疗”。代表学术会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13年修订版)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 第4期17卷 247-261页
作者: 张澍 黄德嘉 华伟 宿燕岗 吴立群 沈法荣 王景峰 黄从新 曹克将 王方正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
背景一、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学及治疗现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 第5期19卷 321-384页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刘少稳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郑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43006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急重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 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 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心内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北京医院心内科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右心房典型心房扑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一例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 第3期17卷 232-232页
作者: 路长鸿 常瑜 朱凌华 崔美平 姜先雁 李俊芳 张奎俊 青岛阜外医院心脏中心 266000 青岛大学医院附属医院心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d”入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曾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122次/min,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至4:1传导,入院前5d突发胸闷、憋气,出汗。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