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下简称1970s)和21世纪10年代(以下简称2010s)近40年,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1970s组数据来源于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于1972-01至1973-12间登记的1 314例AMI患者,2010s组数据来源于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北京地区入选的2 200例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农民比例)、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方面差异。结果: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AMI患者中>70岁患者比例(15.8 %vs 25.6%,P<0.001)、男性比例(68.3% vs75.6%,P<0.001)和农民比例(6.5%vs 14.5%,P<0.001)均增加。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AMI患者中既往卒中史(6.2% vs 10.5%,P<0.001)、既往心肌梗死史(9.5% vs 11.9%,P<0.05)及合并糖尿病比例(6.2% vs 27.6%,P<0.001)明显升高。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由于精神应激的AMI患者比例降低(51.1% vs 15.2%,P<0.001)、体力应激诱发的AMI患者比例增高(40.0% vs 61.1%,P=0.007)。结论:近40年,北京地区AMI患者的年龄、性别、农民比例,卒中史、心肌梗死史及糖尿病患者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老龄化、男性化、农村化的趋势,体力应激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当代AMI的主要诱发因素。对此变化趋势应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心脏病预防和教育项目。
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SECURE-PCI(Statins Evaluation in Coronary Procedures and Revascularization)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1]),国内有些学者解读时不够全面,以亚组结果替代整组结果,给读者造...
详细信息
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SECURE-PCI(Statins Evaluation in Coronary Procedures and Revascularization)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1]),国内有些学者解读时不够全面,以亚组结果替代整组结果,给读者造成误导。为了使读者对该研究有一完整、准确的理解,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对该研究进行解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