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隔离肺静脉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学习曲线、即刻有效性、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单一术者实施冷冻球囊消融的房颤患者98例。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分成4组,观察平均操作时间、平均 X 线曝光时间、平均单位体重 X 线剂量变化。分析肺静脉隔离率、学习曲线、随访1年房颤无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8例行冷冻球囊消融房颤患者中,男57例(58.2%),女41例(41.8%),平均年龄(51.4±11.9)岁,阵发性房颤91例,持续性房颤7例。冷冻球囊的肺静脉隔离率为93.2%(369/396支)。将98例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成4组,平均操作时间、平均 X 线曝光时间、平均单位体重 X 线剂量均逐渐下降,其中平均操作时间、平均 X线曝光时间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随访天数359 d,有效随访93例,单次冷冻消融无复发率71.0%(66/93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无复发率72.1%(62/86例),持续性房颤无复发率57.1%(4/7例)。阵发性房颤无复发率高于持续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冷冻球囊消融相关主要并发症为膈神经麻痹(1例,在随访期间恢复)和股静脉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2例)。结论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冷冻球囊消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膈神经麻痹通常可预防且可恢复。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在阜外医院成人外科58病区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ST-2与Galectin-3浓度,分析术后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6例于住院期间发生术后房颤。与无术后房颤患者相比,发生术后房颤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49.8±9.6)岁对(42.1±14.2)岁,P=0.036],吸烟患者比例更高(62.5%对38.3%,P=0.047)。两组患者之间可溶性ST-2[9.0(7.3~22.2)对12.6(8.7~18.0)ng/ml,P=0.37]和Galectin-3[7.2(6.2~9.9)对7.1(5.4~8.7)ng/ml,P=0.4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是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5(95% CI 1.007~1.126),P=0.028]。结论可溶性ST-2和Galectin-3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房颤发生无相关。年龄增长可能是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