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E)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与心肌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STE技术预测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经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共振(CMR)检查确诊的HCM患者86例,正常对照组46例。根据CMR检测有无延迟强化将HCM患者分为纤维化组和无纤维化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软件分析得到左室GLS,常规超声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Ds),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室间隔厚度(I vs T),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峰值(E峰),组织多普勒模式(TD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并计算E/Em比值。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方法。方法 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心肌梗死,在梗死后第7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胸骨旁长轴左心室二维图像,测量并计算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EF%)等参数。进而采用STI模块,测量运动峰值速度(Peak velocity)和加速时间(Time to peak)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心肌梗死后7天,小鼠心脏间质出现显著胶原沉积。超声心动图提示MI组LVPWd与Sham组相比显著减小(0.66±0.02 mm vs 0.54±0.03 mm,P<0.01),EF(%)下降(71.6±1.69%vs 32.6±3.00%,P<0.001)。STI技术-向量分析示心肌梗死后室壁运动明显降低,室壁运动速度-时间曲线则进一步明确MI组存在明显心肌反向运动。节段性分析示MI组各节段的室壁峰值速度均小于相应节段的Sham组(均P<0.001),加速时间均长于相应节段的Sham组(均P<0.01)。结论应用STI技术可实现对于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节段性室壁运动变化的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