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1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6 篇 医学
    • 296 篇 临床医学
    • 10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4 篇 工学
    • 9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理学
    • 3 篇 生物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68 篇 心房颤动
  • 40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32 篇 心律失常
  • 24 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 20 篇 心力衰竭
  • 16 篇 导管消融
  • 15 篇 心脏起搏,人工
  • 15 篇 心脏性猝死
  • 15 篇 室性心律失常
  • 14 篇 临床研究
  • 14 篇 射频消融
  • 12 篇 心脏起搏器,人工
  • 12 篇 导管消融术
  • 11 篇 危险因素
  • 11 篇 起搏器
  • 10 篇 室性心动过速
  • 9 篇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
  • 9 篇 除颤器,植入型
  • 9 篇 心血管病学
  • 8 篇 左束支起搏

机构

  • 11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9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4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2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3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13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1 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
  • 9 篇 北京医院
  • 8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8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8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7 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7 篇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
  • 6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安徽省立医院
  • 5 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 5 篇 沈阳军区总医院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 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
  • 4 篇 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206 篇 张澍
  • 107 篇 华伟
  • 90 篇 陈柯萍
  • 39 篇 唐闽
  • 37 篇 樊晓寒
  • 37 篇 戴研
  • 37 篇 姚焰
  • 31 篇 刘志敏
  • 31 篇 孙奇
  • 30 篇 丁立刚
  • 29 篇 马坚
  • 26 篇 牛红霞
  • 24 篇 陈若菡
  • 22 篇 方丕华
  • 17 篇 王靖
  • 17 篇 胡奕然
  • 17 篇 郭晓刚
  • 16 篇 顾敏
  • 14 篇 于丰源
  • 13 篇 任晓庆

语言

  • 3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藉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316 条 记 录,以下是221-230 订阅
排序: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5期20卷 377-379,388页
作者: 刘铮 刘俊 唐闽 申玉静 张竞涛 贾玉和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 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与左心耳血栓相关.观察经皮左心耳封堵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医院单一病房的CHADS2评分≥1分的成年非瓣膜病房颤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性猝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207-211页
作者: 张炜 党爱民 樊晓寒 陈柯萍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特需中心 100037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预防心脏性猝死虽有效,但价格昂贵,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分析DCM心律失常引起心脏性猝死( SCD)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更好地预防SCD事件。方法从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影响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224-228页
作者: 马文韬 赵爽 樊晓寒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导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高危患者的识别并改善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于医院住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左心射血分数<0.40且心电图证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治疗经验
收藏 引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 第8期24卷 478-480页
作者: 贺嘉 刘铮 方丕华 刘俊 李晓枫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律失常中心 北京100037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肺静脉隔离是导管消融的基石[1]。然而,逐点消融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导管操作的技巧和复杂性,长期成功率仍受到很大限制。此,相关的并发症仍是一个重要问题,如肺静脉狭窄、心脏穿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验性慢径改良治疗不能诱发但疑似为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长期随访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 第4期30卷 326-329页
作者: 贺嘉 刘铮 方丕华 陈雄彪 刘俊 唐闵 贾玉和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北京100037
目的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中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并不少见。经验性慢径改良可作为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AVNRT一种选择,但其长期疗效仍不清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或疑似为AVNRT并行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组合铅屏在电生理介入诊疗中对术者的防护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202-206页
作者: 孙巍 郑黎晖 姚焰 张奎俊 乔宇 侯炳波 吴灵敏 郭金锐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 X线透视仍然是目前电生理检查及治疗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技术。本研究旨在评估组合悬挂式铅屏和滑轮可移动式铅屏对电生理介入术者的防护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单一术者实施电生理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再同步治疗在不同时期对复极离散度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2期20卷 105-109页
作者: 薛聪 华伟 蔡迟 丁立刚 牛红霞 王靖 刘志敏 樊晓寒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T波峰末间期(TpTe)和性心动过速/心颤动(Vr/VF)事件随时间的变化,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不同时期对复极离散度和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4年1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临床心电生理已进入“全三维模式”时代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185-186页
作者: 姚焰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20世纪80年代末,心律失常基础研究阐明了绝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同时,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放射影像技术也取得较大进步。这些学科的结合,使临床心脏电生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导管消融根除阵发性上性心动过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进一步加强我国心力衰竭器械治疗临床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2期20卷 93-94页
作者: 华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20年来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方法学上的巨大进步,极大改善了心衰患者的症状,延长了寿命。在看到疗效的同时,困扰CRT治疗的问题依旧存在,其中CRT无应答尤为突出。CRT反应性涉及术前患者选择(CRT适应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生物起搏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 第3期20卷 274-276页
作者: 杨绳文 刘志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自从1958年问世至今,心脏植入性电子起搏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手段。虽然电子起搏器技术不断完善,但在长期临床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1],如导线断裂、电磁干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