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一个中国人群中分析胎儿宫内发育与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历史回顾性研究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921—1941、1948-1954年出生的2085名出生队列人群为研究对象。从产科病历获得他们与宫内发育有关的围产资料,通过对该人群临床体检和问卷调查,综合病史、体检、血生化检查、头颅CT扫描等方法诊断脑血管病病例以及成年期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测量宫内发育与调查时点现患脑血管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探讨胎儿宫内发育状况与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128例(6.1%)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脑梗死68例,脑出血9例,无症状性脑梗死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均低于未患病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性别、孕周、出生时父亲职业等其他围产资料以及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超重、吸烟、文化程度等成年期危险因子后,出生体重按连续计量资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出生体重每增加1kg,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下降67%(OR=0.33,95% CI 0.17-0.62);出生体重按等级计数资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2500~3000g组脑血管病患病风险较3001—3500g对照组增加86%(OR=1.86,95% CI 1.14~3.00,该组患病率8.7%);而3500g以上组患病危险则较对照组下降68%(OR=0.32,95%C10.13~0.77,该组患病率2.4%),出生头围和其他围产资料与成年期脑血管病之间未见到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提示高年龄、高血压病、超重等成年期危险因子也是本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国外类似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在首次对一个中国出生队列人群研究中同样发现,以低出生体重为标志的宫内发育迟缓与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风险存在相关性;低出生体重(2500~3000g)是成年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出生体重(〉3500g)是成年期脑血管病的保护因素。高年龄、高血压病、超重等成年期因子也是本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从优先领域确定的角度,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分析比较中国6种常见癌症(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的筛查经济性,为扩大人群覆盖的优先癌种决策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
详细信息
目的从优先领域确定的角度,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分析比较中国6种常见癌症(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的筛查经济性,为扩大人群覆盖的优先癌种决策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录的6种癌症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的中、英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评价方法、每检出1例癌症(或癌前病变)的成本、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每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等进行摘录和比较。所有成本贴现到2017年,以对应筛查方案增量成本效果比与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判定是否经济有效(1~3倍为经济有效,<1倍为非常经济有效)。计算同一癌种所有筛查方案的可获得指标的M值,并据此进行多癌种间的优先级排序。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包括22项乳腺癌、12项结直肠癌、6项胃癌和4项食管癌研究(肝癌仅1项,肺癌未见报道;信息量小不稳定,不参加后续排序)。以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12项)与人均GDP比值的M值排序结果提示,食管癌最经济(-0.015,研究人群均为高发区),其次为结直肠癌(0.297)、胃癌(0.356)和乳腺癌(0.896);除乳腺癌(3.602)外,其他癌症的P75值均小于1。以每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13项)与GDP比值的M值排序结果提示,胃癌最经济有效(0.495,P75=3.126),其次为食管癌(0.960,P75=1.762)和乳腺癌(2.056,P75=4.217)。胃癌检出成本的M值最低,为14759元,其次为结直肠癌(49680元)和乳腺癌(171930元)。结论开展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更经济有效,在一般人群中可优先考虑推广;食管癌筛查在高发区可优先考虑;乳腺癌筛查总体亦经济有效,但高成本方案需权衡;肝癌和肺癌现有证据较少,还需更多评价。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