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96 篇 期刊文献
  • 3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3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27 篇 医学
    • 510 篇 临床医学
    • 1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1 篇 中西医结合
    • 7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9 篇 工学
    • 1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主题

  • 35 篇 冠心病
  • 35 篇 心房颤动
  • 34 篇 病例
  • 34 篇 医学生
  • 28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27 篇 心力衰竭
  • 23 篇 药物洗脱支架
  • 22 篇 冠状动脉疾病
  • 21 篇 心肌梗死
  • 20 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19 篇 糖尿病
  • 18 篇 支架
  • 16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16 篇 冠状动脉造影
  • 15 篇 介入治疗
  • 14 篇 心脏性猝死
  • 14 篇 预后
  • 13 篇 高血压
  • 12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11 篇 指南

机构

  • 21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8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6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5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20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1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3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1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10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8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 篇 北京安贞医院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4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
  • 4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4 篇 心血管病研究所
  • 4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作者

  • 163 篇 杨跃进
  • 115 篇 陈纪林
  • 104 篇 高润霖
  • 89 篇 乔树宾
  • 84 篇 吴永健
  • 77 篇 陈在嘉
  • 71 篇 张澍
  • 61 篇 yang yue-jin
  • 60 篇 陈珏
  • 54 篇 华伟
  • 54 篇 袁晋青
  • 52 篇 徐波
  • 49 篇 刘海波
  • 49 篇 姚民
  • 47 篇 秦学文
  • 46 篇 李建军
  • 42 篇 wu yong-jian
  • 41 篇 zhang shu
  • 40 篇 gao run-lin
  • 40 篇 chen ji-lin

语言

  • 53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531 条 记 录,以下是461-470 订阅
排序:
心房颤动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之争:风波再起?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 第4期12卷 246-247页
作者: 马长生 陈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理想的治疗目标。但是,6年前AFFIRM试验显示房颤的治疗选择节律控制和心室率控制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时间传统的思维定式受到严重的冲击。
来源: 评论
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创新铸就超越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 第1期14卷 7-8页
作者: 郭成军 陈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室性心律失常危害身心健康,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更可直接导致心脏性猝死。21世纪的前10年,国内外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和防治研究中均取得重要进展。本期杂志刊登一组文章,涉及医院内室颤的救治、室速和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安体舒通、氯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肌间质胶原的影响
安体舒通、氯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肌间质胶...
收藏 引用
2004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作者: 邱洪 杨跃进 窦克非 王佩合 张沛 阮英茆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 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实验动物科 北京市 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病理科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和胶原增生的影响,探索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低AMI后死率的机制。 方法:41只雌性Sprague-Daw...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未来走向平坦之路?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 第3期13卷 169-171页
作者: 马长生 陈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长久以来,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一直困扰着我们,过去10年开展的导管射频消融术为房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期,新型抗凝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断涌现也为房颤治疗增添了不少亮点。今天当我们再次从改善症状和预后的角度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 第1期13卷 7-8页
作者: 杨新春 陈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 100020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的终末阶段,是各种心脏的主要死因。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级以上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率超过50%,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关注于CHF的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塞来昔布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5年 第2期13卷 167-170页
作者: 郭远林 陈纪林 李建军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卫生部北京医院病理科 北京市100730
目的 观察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的C5 7BL/ 6小鼠分为阿司匹林组(n =10 )、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组(n=11)及安慰剂对照组(n =8) ,均予西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短效β阻滞剂治疗严重冠脉变患者心肌缺血疗效的观察(英文)
收藏 引用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年 第3期20卷 229-234页
作者: 钱海燕 黄觊 杨跃进 李志忠 张京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10003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目的:探讨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缓解严重冠状动脉致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55~87,平均(69±19)岁。有入选患者均具有与心肌缺血相关的典型症状,心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通心络预适应保护再灌注心肌的机制:一项基于心脏结构-功能网络的中华小型猪模型研究
通心络预适应保护再灌注心肌的机制:一项基于心脏结构-功能网络的...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脏大会2014
作者: 齐康 杨跃进 李向东 李禄金 郑青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中医药大学药物临床研究中心
目的:药物预适应可模拟缺血预适应发挥心肌保护,通心络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通心络发挥心肌保护的核心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12种干预对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对心脏结构-功能网络的状态进行评估,揭示通心络发挥心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努力降低中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 第1期14卷 5-6页
作者: 曹克将 陈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 21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室早和室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在心脏结构正常者,更易发生于器质性心脏患者。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死于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现状与前景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 第3期13卷 167-169页
作者: 曹克将 陈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 21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经过电生理工作者多年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在Haissaguerre等的具有里程碑式的发现基础上,肺静脉兴奋灶触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模式已逐渐趋于成熟。从最初的点状消融,到节段性肺静脉隔离,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