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 篇 医学
    • 16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2 篇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
  • 2 篇 超声心动图
  • 2 篇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2 篇 心衰患者
  • 2 篇 左心衰
  • 2 篇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
  • 2 篇 心电图
  • 2 篇 直立倾斜试验
  • 2 篇 功能指标
  • 2 篇 诊断要点
  • 2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1 篇 图示
  • 1 篇 相关指标
  • 1 篇 初步研究
  • 1 篇 数据
  • 1 篇 误诊为
  • 1 篇 室性心动过速
  • 1 篇 世界卫生组织
  • 1 篇 防治研究中心
  • 1 篇 典型病例

机构

  • 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2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1 篇 美国加州大学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 篇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
  • 1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 篇 潍坊医学院
  • 1 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
  • 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作者

  • 9 篇 方丕华
  • 7 篇 孙兴国
  • 5 篇 张澍
  • 5 篇 刘俊
  • 5 篇 李晓枫
  • 3 篇 liu jun
  • 3 篇 谭晓越
  • 3 篇 黄建凤
  • 3 篇 李智
  • 3 篇 侯煜
  • 3 篇 fang pi-hua
  • 2 篇 曹东芳
  • 2 篇 liu yue
  • 2 篇 袁建松
  • 2 篇 刘悦
  • 2 篇 王玉山
  • 2 篇 陈珏
  • 2 篇 李建军
  • 2 篇 焦珍珍
  • 2 篇 黄静涵

语言

  • 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对拟诊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的时程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 第6期39卷 494-496页
作者: 刘俊 刘悦 卢国英 李智 李晓枫 王玉山 方丕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100037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的不同阶段诱导出阳性反应的合适时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临床拟诊血管迷走性晕厥而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的773例患者检查资料.直立倾斜试验分为30 min的倾斜位(70°)基础试验阶段和20 min的药物(硝酸甘油0.2 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体系:人体功能一体化自主调控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 第2期28卷 88-92页
作者: 孙兴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 北京市100037
人是完整的有机整体,呼吸、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是生命的基础。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在消化吸收、泌尿、排泄、皮肤等的配合下,机体功能动态趋向于平衡,但永远不能达到真正平衡。本文描述了呼吸、血液循环和代谢等功能联合一体化自主调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恢复窦性心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效果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1年 第2期26卷 125-128页
作者: 刘俊 方丕华 侯煜 李晓枫 侯翠红 马坚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 第5期28卷 330-333页
作者: 黄静涵 孙兴国 赵世华 陆敏杰 王浩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肺功能检测中心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北京市100037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 第4期29卷 288-291页
作者: 焦珍珍 方全 黄建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 北京市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内科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年龄和性别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结果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 第9期29卷 706-709页
作者: 姜雪 刘悦 刘俊 阿米娜·艾海提 王超 方丕华 黄建凤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群体遗传研究室 北京市100037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 北京市100037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电学科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 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摄氧和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效率是反映循环功能的指标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 第12期42卷 1022-1028页
作者: 孙兴国 王桂芝 吕婧 谭晓越 William W.Stringer Karlman Wasserman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037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临床麻醉学教研室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Harbor-UCLA医学中心洛杉矶生物医学研究院圣约翰心血管研究中心
目的 观察正常人运动期间心肺代谢等多系统功能的连续动态变化,从整体整合角度探讨摄氧效率平台(OUEP)和CO2排出通气效率((V)E/(V)CO2最低值)在循环系统中的生理意义.方法 选正常志愿者5名,在美国洛杉矶加大Harbor-UCLA医学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脂蛋白受体-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 第4期29卷 288-291页
作者: 焦珍珍 方全 黄建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内科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时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左心衰患者测定弥散功能的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左心衰患者测定弥散功能的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脏大会2014
作者: 谭晓越 马莉 杨晶晶 孙兴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
目的:观察左心衰患者的弥散功能和其它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探讨肺弥散功能及其他肺功能指标在左心衰的临床诊断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入选71例在我院就诊的心衰患者,排除合并明显右心功能不全和呼吸系统疾的心衰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QRS波宽度、QTc间期和左室射血分数与远期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关系
心肌梗死急性期QRS波宽度、QTc间期和左室射血分数与远期心脏性猝...
收藏 引用
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作者: 刘俊 侯煜 李智 曹东芳 李晓枫 雷森 袁建松 陈珏 吴元 李建军 张澍 方丕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律失常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功能检测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冠心病中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学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RS波宽度和QTc间期]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的价值。方法:289名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在急性期内超声测定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QRS波宽度和QTc间期。临床随访观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