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44 篇 期刊文献
  • 1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5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53 篇 医学
    • 334 篇 临床医学
    • 1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医学
  • 15 篇 工学
    • 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主题

  • 75 篇 心房颤动
  • 48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29 篇 导管消融
  • 27 篇 心律失常
  • 25 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 21 篇 室性心动过速
  • 20 篇 心脏性猝死
  • 17 篇 中华医学会
  • 16 篇 射频消融
  • 15 篇 治疗
  • 14 篇 心力衰竭
  • 14 篇 慢性心力衰竭
  • 14 篇 起搏
  • 14 篇 心电生理
  • 13 篇 室性心律失常
  • 12 篇 心室颤动
  • 12 篇 射频导管消融
  • 12 篇 起搏器
  • 12 篇 右心室流出道
  • 12 篇 心血管病学

机构

  • 11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9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3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31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19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18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16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5 篇 北京安贞医院
  • 14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1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9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
  • 9 篇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
  • 8 篇 北京医院
  • 8 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
  • 8 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7 篇 浙江医院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作者

  • 210 篇 张澍
  • 123 篇 华伟
  • 106 篇 zhang shu
  • 86 篇 陈柯萍
  • 86 篇 陈新
  • 85 篇 王方正
  • 68 篇 hua wei
  • 56 篇 chen xin
  • 55 篇 马坚
  • 53 篇 姚焰
  • 49 篇 wang fang-zheng
  • 42 篇 浦介麟
  • 41 篇 方丕华
  • 40 篇 chen ke-ping
  • 39 篇 楚建民
  • 31 篇 黄从新
  • 27 篇 张奎俊
  • 27 篇 ma jian
  • 27 篇 马长生
  • 25 篇 yao yan

语言

  • 35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355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心房颤动递进式线性消融后的左心房扑动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 第3期13卷 178-184页
作者: 郑黎晖 姚焰 张澍 陈文生 张奎俊 王方正 陈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100037
目的旨在探讨心房颤动(房颤)递进式线性消融术中出现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的结果。方法对80例房颤消融中出现规律的房性心律失常进行非接触激动顺序标测,判断电生理机制并指导消融。结果共146阵心动过速,4阵为左心房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饮酒对男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 第4期16卷 297-301,318页
作者: 师睿 姚焰 黄雯 包镜汝 郑黎晖 陈文生 牛国栋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探讨饮酒程度对男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共连续入选初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男性房颤患者192例(持续性房颤64例,阵发性房颤128例),平均年龄(53.4±10.3)岁。排除患有瓣膜性心脏、近3...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 第2期13卷 92-97页
作者: 陈刚 张奎俊 陈新 姚焰 马坚 楚建民 方丕华 贾玉和 王方正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100037
目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性早搏(室早),约占有室性心律失常的10%左右。本文系统分析925例IVA例,探讨IVA的临床、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的特点。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从1...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窦性心律下通过三维电压标测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 第2期16卷 134-139页
作者: 贾玉和 任岚 方丕华 唐闽 毛克修 赵允梓 楚建民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介绍一种不需行拖带标测,而在窦性心律下可标测和消融心肌梗死后瘢痕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方法。方法两例男性患者,均在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后出现室速。经胺碘酮治疗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停药。其中例1为前壁心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家庭监测系统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 第1期28卷 29-32页
作者: 戴研 杨杰孚 周玉杰 梁兆光 李康 丁燕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北京医院心内科 北京安贞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宣武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维标测指导下邻希氏束旁路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 第6期16卷 436-441页
作者: 黄雯 包镜汝 师睿 张奎俊 姚焰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100037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
目的描述邻希氏束旁路的电解剖特点,同时评价三维标测下邻希氏束旁路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19例邻希氏束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男13例),年龄11~70(31.16±19.54)岁,采用三维标测指导旁路的射频消融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肥厚梗阻性心肌双腔起搏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 第6期13卷 412-415页
作者: 侯翠红 楚建民 浦介麟 乔树宾 华伟 陈柯萍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10003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肥厚梗阻性心肌患者行双腔起搏器植入(PM)或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PTMSA)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48例患者,19例行PM治疗,29例行PTMSA治疗,并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电话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P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现状和未来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 第4期12卷 316-318页
作者: 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100037
第29届世界心律失常专业大会Heart Rhythm2008于2008年5月14口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来自全球13000余名从事心律失常专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大会一个热点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高峰论坛。
来源: 评论
2010年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收藏 引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年 第11期3卷 32-34页
作者: 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2010年8月27日,《欧洲心脏杂志》公布了最新的《2010年欧洲心脏学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该指南是对2007年欧洲心脏学会( ESC)发布的《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指南》和《2008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双腔劣于单腔吗——INTRINSIC RV临床试验介绍
收藏 引用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 第4期11卷 311-312页
作者: 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100037
研究背景 双腔和单腔起搏(VVI)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照试验(DAVID)发现,与程控为VVI模式的ICD相比,双腔起搏模式ICD有更高的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这些结果促使人们形成这种观念,ICD使用双腔起搏模式可能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