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1 篇 期刊文献
  • 1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6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3 篇 医学
    • 122 篇 临床医学
    • 8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6 篇 工学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 5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生物学

主题

  • 13 篇 高血压
  • 13 篇 心肺运动试验
  • 11 篇 危险因素
  • 11 篇 整合生理学
  • 9 篇 呼吸调控
  • 8 篇 理论体系
  • 7 篇 应用
  • 7 篇 中国
  • 7 篇 心血管疾病
  • 6 篇 患者
  • 6 篇 整体功能
  • 6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5 篇 定量评估
  • 5 篇 肺通气
  • 5 篇 心血管病
  • 5 篇 医学
  • 5 篇 心房颤动
  • 5 篇 方法
  • 5 篇 血液循环
  • 5 篇 心肌梗死

机构

  • 27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2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2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3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1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0 篇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
  • 8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5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5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
  • 4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4 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 4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4 篇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
  • 4 篇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
  • 3 篇 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35 篇 李卫
  • 34 篇 王杨
  • 26 篇 孙兴国
  • 15 篇 杨进刚
  • 11 篇 zhang shu
  • 11 篇 张澍
  • 10 篇 唐欣然
  • 9 篇 张伟丽
  • 9 篇 严若华
  • 9 篇 惠汝太
  • 7 篇 李静
  • 7 篇 谷鸿秋
  • 6 篇 蒋立新
  • 6 篇 唐跃
  • 6 篇 刘力生
  • 6 篇 黄耀华
  • 6 篇 伯坚
  • 6 篇 杨艳敏
  • 6 篇 赵连成
  • 5 篇 刘方

语言

  • 16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和食物血糖负荷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 第4期41卷 348-350页
作者: 范婧尧 惠汝太 张伟丽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基因研究室 100037
近年来,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每26S就会发生1例心血管病事件,每分钟就有1例心血管病死亡。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在研究治疗药物的同时,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体液在呼吸循环调控环路中神经体液的作用模式简述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146-147页
作者: 孙兴国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037
目的:在传统的系统生理学调控中,神经与体液对于各系统的调控都是分开来描述的。但人从生到死的生理和理生理活动,是一幅由各功能系统整体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复杂、立体和连续动态画面。本文旨在应用整体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源性睡眠呼吸异常发生机制新解释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157-158页
作者: 孙兴国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037
目的:传统的睡眠医学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3种,忽视了血液循环功能对呼吸调控影响重要性。心衰患者陈施呼吸发生机制解释众多,众说纷纭,但都没有能够反应全貌。为探讨血液循环对呼吸调控的重要性、心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和住院死亡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 第6期28卷 450-454页
作者: 田力 樊晓寒 朱俊 梁岩 李建东 杨艳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急重症抢救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2012-02到2013-01期间连续入选我院急诊,且由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成像确诊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3例,男96例,平均年龄(52.0...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合并心脏的2型糖尿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 第7期29卷 520-524页
作者: 李肖珏 陈燕燕 巩秋红 安雅莉 张丽红 回园敕 沈晓霞 冯新星 王慧 李光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100037
目的:评估14天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合并心脏的2型糖尿程小于5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既往有心脏史的2型糖尿患者22例,平均年龄(48.15±9.80)岁,男女比例20:2。既往未行系统降糖治疗,入院后给予14天胰岛素泵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肺运动试验数据的新图解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152-153页
作者: 孙兴国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037
目的:自1987年开始用3行×3列9图展示心肺运动试验(CPET)数据以来,虽几经修改和添加,仍有不少重要指标尚未图示。本文提出以新9图进行展示,以显示更多指标数据。
来源: 评论
CT血管造影技术无创测定每博量的方法及每搏量与肺静脉血管容量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149-150页
作者: 孙兴国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037
目的:从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新理论体系对呼吸调控机制解释中,肺通气造成肺静脉血液氧气、二氧化碳和pH改变,通过左心搏血把信号带到主、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部位感受,再经上下传输神经和整合中枢,达到吸、呼时相的终止,从而实现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市城区居民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监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 第6期42卷 504-509页
作者: 张林峰 李莹 周红玲 王洪波 戴研 初里楠 王利清 张燕 华伟 张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防治网络部 100037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研究中心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的 初步探讨北京市城区居民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和西城区抽取4个街道社区进行SCD发生率的监测,系统收集辖区内的人口和死亡资料,采用统一表格收集可能的心脏性猝死发情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人体的呼吸功能是如何调控的?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145-146页
作者: 孙兴国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037
目的:目前相关呼吸调控的研究主要以简单的X-Y关系分析信号与通气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考虑三个信号是同时发生改变的,不可能独立改变(三位一体),它们对呼吸的影响是多维的。以往的研究对动脉O2,CO2和[H+]值基本上是测定其静态平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左心衰患者弥散功能的临床证据与理论解释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 第S1期 151-152页
作者: 谭晓越 北京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0037
目的:根据传统系统生理学及理生理学的观点,左心衰时弥散功能(DLCO)增高,但在临床上多数左心衰患者的DLCO常常表现为下降,是我们理解错误吗?本研究通过观察重度左心衰患者DLCO的临床特点、拟探讨潜在理生理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