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92 篇 期刊文献
  • 8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7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67 篇 医学
    • 718 篇 临床医学
    • 24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20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9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8 篇 中西医结合
    • 5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27 篇 工学
    • 18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 篇 管理学
    • 8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2 篇 生物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主题

  • 55 篇 心房颤动
  • 38 篇 心脏再同步治疗
  • 34 篇 病例
  • 34 篇 医学生
  • 33 篇 心力衰竭
  • 31 篇 高血压
  • 30 篇 急性心肌梗死
  • 29 篇 冠心病
  • 27 篇 心肌梗死
  • 24 篇 治疗
  • 20 篇 肺动脉高压
  • 19 篇 导管消融
  • 19 篇 冠状动脉疾病
  • 19 篇 预后
  • 19 篇 糖尿病
  • 18 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 17 篇 危险因素
  • 16 篇 心律失常
  • 16 篇 心脏性猝死
  • 15 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机构

  • 29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2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78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6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47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34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
  • 31 篇 北京大学
  • 21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21 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17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13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
  • 13 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 12 篇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
  • 1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
  • 11 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1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 9 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
  • 8 篇 北京安贞医院
  • 8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8 篇 英国牛津大学

作者

  • 116 篇 张澍
  • 104 篇 杨跃进
  • 82 篇 华伟
  • 62 篇 zhang shu
  • 62 篇 吴永健
  • 60 篇 陈柯萍
  • 58 篇 乔树宾
  • 55 篇 陈纪林
  • 53 篇 陈在嘉
  • 50 篇 高润霖
  • 47 篇 yang yue-jin
  • 46 篇 陈新
  • 46 篇 hua wei
  • 42 篇 朱俊
  • 39 篇 chen xin
  • 36 篇 王方正
  • 36 篇 杨艳敏
  • 36 篇 wu yong-jian
  • 35 篇 李建军
  • 33 篇 陈珏

语言

  • 77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中心"
777 条 记 录,以下是221-230 订阅
排序: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1年 第1期26卷 19-22页
作者: 刘蓉 杨跃进 乔树宾 陈纪林 陈在嘉 高润霖 吴元 杨伟宪 赵冬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5-10至2007-04连续人选我院冠心监护房的2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天测定其hsCRP水平,并记录患者资料、心肌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09年 第3期24卷 202-205页
作者: 陈若菡 陈柯萍 王方正 华伟 张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目的:本研究通过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比较,评价RVOT起搏在目前植入技术条件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42例无器质性心脏患者,平均年龄(63.5±10.4)岁,随机分到RVA组(n=14)和RVOT组(n=28),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09年 第1期24卷 72-73页
作者: 乔树宾 袁建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肥厚型心肌(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其在各种族均有发,男女比例类似。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HOCM)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心血管急症救治(9)高血压急症的处理(续8)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 第7期29卷 484-486页
作者: 吴海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高血压是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疾,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可表现为"高血压急症",即血压重度升高(>180/120mmHg)伴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如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目前关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用药和降压目标的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在心脏发育及心血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 第4期29卷 312-314页
作者: 刘岗 黄晓红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特需医疗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研究表明lncRNA能以RNA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了细胞凋亡、增殖,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近年来,ln...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成功置入FIREBIRD支架和CYPHER支架远期临床疗效比较:单中心注册研究分析结果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2年 第2期27卷 99-102页
作者: 窦克非 尹栋 吴元 杨跃进 徐波 陈纪林 乔树宾 吴永健 王杨 李建军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陈珏 袁晋青 尤世杰 李卫 高润霖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背景:近年来的数据显示,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不仅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减少靶血管血运重建率。CYPHER支架和FIREBIRD支架是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SES。然而,目前尚缺乏比较国人使用CYPHER支架和FIREBIRD支架远期有效性和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2年 第6期27卷 403-405页
作者: 华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血管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何进行一级预防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介绍了应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临床试验,以及ICD应用的适应证。
来源: 评论
中国高血压联盟关于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立场与建议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3年 第4期28卷 243-244页
作者: 蒋雄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是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学者对其可否进入临床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为规范国内开展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避免无序、无效,防止滥用,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在我国开展RDN治疗难治性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推进我国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收藏 引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 第11期37卷 961-962页
作者: 赵世华 胡大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导管室、放射科 10003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结构性心脏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结构异常的统称,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心肌和心脏瓣膜。现阶段能够以介入方法治疗的结构性心脏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希腊阿托伐他汀与冠心评估研究肝功能异常亚组事后分析结果解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循环杂志 2011年 第6期26卷 476-477页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北京市100037
他汀类药物的问世被视为冠心药物治疗的重要里程碑,随后使之成为多种心血管防治的重要药物。尽管他汀类药物具有长达20余年的临床应用经验与证据,但人们对其认知与探索并未结束,安全性之争论也从未停息。肝功能异常仍是最普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