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71 篇 期刊文献
  • 147 篇 会议
  • 6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62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01 篇 医学
    • 644 篇 临床医学
    • 33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58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0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84 篇 中西医结合
    • 38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9 篇 中医学
    • 3 篇 口腔医学
    • 3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444 篇 理学
    • 438 篇 生物学
    • 3 篇 化学
    • 3 篇 生态学
  • 268 篇 工学
    • 138 篇 生物工程
    • 1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5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95 篇 农学
    • 183 篇 作物学
    • 4 篇 兽医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林学
  • 35 篇 管理学
    • 29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工商管理
  • 8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1 篇 公安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53 篇 基因表达
  • 49 篇 细胞凋亡
  • 37 篇 大鼠
  • 30 篇 动脉粥样硬化
  • 27 篇 cdna
  • 26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25 篇 基因
  • 25 篇 产前诊断
  • 22 篇 基因治疗
  • 22 篇 小鼠
  • 21 篇 肿瘤
  • 20 篇 克隆
  • 20 篇 一氧化氮合酶
  • 20 篇 治疗
  • 19 篇 高血压
  • 19 篇 基因克隆
  • 18 篇 基因多态性
  • 18 篇 dna
  • 17 篇 基因突变
  • 16 篇 聚合酶链反应

机构

  • 49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5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30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242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85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7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2 篇 北京协和医院
  • 3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19 篇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
  • 18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18 篇 北京大学
  • 16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1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12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1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1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11 篇 河北医科大学
  • 10 篇 中国医科大学
  • 9 篇 华北煤炭医学院
  • 9 篇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

作者

  • 60 篇 何维
  • 54 篇 袁建刚
  • 51 篇 方福德
  • 50 篇 强伯勤
  • 50 篇 刘景生
  • 50 篇 李辉
  • 48 篇 黄尚志
  • 47 篇 陈保生
  • 46 篇 黄秉仁
  • 43 篇 郑德先
  • 42 篇 刘德培
  • 39 篇 刘彦信
  • 38 篇 左萍萍
  • 37 篇 张孔来
  • 36 篇 沈岩
  • 33 篇 许彩民
  • 33 篇 沈珝琲
  • 32 篇 吴宁华
  • 32 篇 梁植权
  • 31 篇 林嘉友

语言

  • 1,621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室"
1624 条 记 录,以下是841-850 订阅
排序:
皮肤神经感受器的分布与经络线及穴位的关系
皮肤神经感受器的分布与经络线及穴位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李爱辉 谢益宽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室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记录大鼠小腿及足部的皮肤感受器的分布并探讨与经络及穴位的关系。从神经细束记录触压觉的传入纤维电活动,绘制A类纤维的皮肤感受野区域。共确定支配大鼠小腿及足部的421根传入纤维的感受野范围,其中胫神经216根,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协和医院1990~2000年副肿瘤综合征住院病例总结
收藏 引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 第2期19卷 96-97页
作者: 陈健华 刘秀琴 郭玉璞 周严 袁建刚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05
目的 了解副肿瘤综合征 2 6例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0年北京协和医院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副肿瘤综合征平均发病年龄 4 8.6± 2 6岁 ,男性占 6 9.2 % ,女性占 30 .8%。 3.8...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神经增生诱发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下调
神经增生诱发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下调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李光 于德洁 高雪 郝维 王睿 鲍光宏 曹济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生理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心交感神经再生可诱发QT间期延长(LQT)及心源性猝死(SCD),但详细机制不明。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神经增生导致SCD的钾通道下调机制。用内源性NGF合成刺激剂4-甲基邻苯二酚(4-MC)腹腔注射造成大鼠交感神经增生模型。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年 第3期10卷 271-274页
作者: 李素敏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北京市100005
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近年来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它几乎参与了该病变发生发展的有环节 ,如介导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 ;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促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大量产生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和L型钙通道是ECV304内皮细胞Ca2+内流的途径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和L型钙通道是ECV304内皮细胞Ca2+内流的途径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于德洁 鲍光宏 林琳 郑永芳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系
血管内皮细胞外钙内流途径尚未完全阐明。本工作旨在研究ECV304内皮细胞Ca内流的途径是否包括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CC)和L型钙通道。
来源: 评论
基因芯片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 第3期2卷 257-260页
作者: 张晓春 任骏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室,中国北京100005 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医学院生理室
本文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如何应用该技术评价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度;同时对基因芯片技术在其他方面,例如局部缺血后的基因表达改变,鉴定可能对心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LT抑制PRL瘤增生及其机制
MLT抑制PRL瘤增生及其机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许荣焜 高列 赵三妹 张荣 单惠敏 庞锦江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
已有的资料说明,褪黑素(Melatonin,MLT;化学结构为5-甲氧基利-N-乙酰色胺,属吲哚胺类)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MLT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消化、呼吸、生殖、免疫系统等都有调节作用,尤其MLT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生大鼠下丘脑N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体外发育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 第4期23卷 417-418页
作者: 王兰 谭会兵 罗秀成 宋天保 周劲松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西安710068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北京100005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西安710061
一氧化氮(NO)和NO合酶(NOS)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神经元,在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方面均起一定作用。由于这些神经元或以核团形式存在或以分散状态出现,加之下丘脑结构复杂,在体研究难度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VEGF在机械性TMR中促心肌血管再生与重建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2年 第3期20卷 214-217页
作者: 张晓东 曹润武 李若凡 程效东 刘克 李姗姗 王冬 曲彦明 张平 曹承刚 张恩辉 徐达传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解剖组胚学系北京100005 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 北京100101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广东广州510515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在机械性TMR(transmyocardialrevascularization)管道内促血管再生与重建的作用。方法:利用高速空心钻头在家兔左前壁进行TMR,形成透壁性心肌管道。实验组的TMR管道内注射VEGF;...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VEGF在激光TMLR中促心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解剖学报 2002年 第2期33卷 204-207页
作者: 张晓东 曹润武 李若凡 程效东 王冬 曲彦明 张平 徐达传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 北京1000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 北京100101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激光透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 (transmyocardiallaserrevascularization ,TMLR)中 ,促TMLR孔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 ,探讨优化TM LR的可行性方案。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