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3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2 篇 医学
    • 73 篇 临床医学
    • 4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0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5 篇 中西医结合
    • 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中医学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0 篇 理学
    • 20 篇 生物学
  • 12 篇 工学
    • 8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 篇 公安技术
  • 11 篇 农学
    • 10 篇 作物学
    • 1 篇 兽医学
  • 7 篇 管理学
    • 7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公安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主题

  • 7 篇 阿尔茨海默病
  • 7 篇 大鼠
  • 6 篇 乙型肝炎
  • 5 篇 血管生成
  • 5 篇 内皮细胞
  • 4 篇 高血压
  • 4 篇 基因多态性
  • 4 篇 危险因素
  • 4 篇 基因表达
  • 4 篇 病例对照研究
  • 3 篇 肿瘤坏死因子
  • 3 篇 抗体
  • 3 篇 多态性
  • 3 篇 前列腺素e2
  • 3 篇 动物模型
  • 3 篇 t细胞
  • 3 篇 激光
  • 3 篇 胃泌素
  • 3 篇 彝族
  • 3 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机构

  • 5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50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33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
  • 24 篇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1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9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9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9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
  • 7 篇 河北医科大学
  • 6 篇 第一军医大学
  • 5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 4 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 4 篇 郑州大学
  • 4 篇 第四军医大学
  • 4 篇 北京协和医院
  • 3 篇 武警医学院
  • 3 篇 首都儿科研究所流...
  • 3 篇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
  • 3 篇 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1 篇 李辉
  • 17 篇 张孔来
  • 10 篇 张晓东
  • 10 篇 乌正赉
  • 9 篇 刘英
  • 9 篇 朱立平
  • 7 篇 史耕先
  • 7 篇 li hui
  • 6 篇 曾宪嘉
  • 6 篇 李卓
  • 6 篇 吴其夏
  • 6 篇 徐达传
  • 6 篇 李若凡
  • 6 篇 刘伟
  • 6 篇 张平
  • 6 篇 张振馨
  • 5 篇 高冀荣
  • 5 篇 刘克
  • 5 篇 曲彦明
  • 5 篇 王冬

语言

  • 1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北京鸭载脂蛋白AI cDNA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
收藏 引用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8年 第3期19卷 137-143页
作者: 吕新跃 陈保生 王克勤 武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天津300162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100005
目的:克隆不易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北京鸭载脂蛋白AI的基因。方法:分离提取北京鸭肝组织mRNA,以此为模板,反转录构建了鸭肝组织cDNA文库。利用制备的兔抗鸭载脂蛋白AI(apoAI)多抗血清为探针筛选该文库,获得10个阳性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藏族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 2002年 第15期82卷 1009-1012页
作者: 卓玛次仁 庄兰平 崔超英 仁丹 边巴 格桑罗布 平措扎西 次旦罗布 陈勇 岑维浚 才旦 邱长春 许群 刘英 刘怡雯 朱席琳 方鸣武 邬正赉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拉萨850000 西藏医学专科学校生理及生化教研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藏族原发性高血压 (EH)发病中的作用 ,以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惟一前体物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变异是否参与EH发病。方法 以藏族 35 3例EH患者和 317名正常血压对照者为对象进行病例 对照相关研究。根据相似家系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湖南省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性行为状态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年 第6期41卷 511-513页
作者: 邢建民 张孔来 陈曦 郑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作为性病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已经有相当比例的HIV感染率。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行为的干预工作,笔者于2005年10至12月对湖南省长沙市的MSM人群进行了基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健康管理与可控的健康危险因素
收藏 引用
疾病控制杂志 2007年 第6期11卷 606-609页
作者: 马芬 王丽 李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北京100005
健康管理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本文对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及慢性病中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危险因素的控制及对健康改善的影响。
来源: 评论
改善生殖健康的综合服务——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与计划生育服务相结合
收藏 引用
生殖医学杂志 1999年 第3期8卷 173-175页
作者: 刘民 张孔来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100005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艾滋病(AIDS)和其它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生殖健康问题。处于性活跃期人们,不仅关心避孕问题,而且担心感染AIDS和STD危险的问题。早在1987年,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IPPF)...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VEGF在激光TMLR中促心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解剖学报 2002年 第2期33卷 204-207页
作者: 张晓东 曹润武 李若凡 程效东 王冬 曲彦明 张平 徐达传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 北京1000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胸外科 北京100101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
目的 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激光透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 (transmyocardiallaserrevascularization ,TMLR)中 ,促TMLR孔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 ,探讨优化TM LR的可行性方案。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科学精神与中医教育
收藏 引用
卫生软科学 2007年 第1期21卷 82-83页
作者: 武锋 邢建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北京100005
科学精神具有无功利性、自由探索性、客观性三个特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的中医药学,如何继承和发展是摆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中医教育中应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是中医发展的出路在。
来源: 评论
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年 第3期10卷 271-274页
作者: 李素敏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北京市100005
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近年来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它几乎参与了该病变发生发展的有环节 ,如介导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 ;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促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大量产生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内毒素和补体对小鼠心肌和人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理科学 1986年 第5期 399-400页
作者: 党瑛 吴其夏 郑超强 陈华粹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
给小鼠(n=60)靜脉注射内毒素(50mg/kg wt,LD100)后,不同时间断头取全心制备匀 浆,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u/mg)。与对照组(n=27)对比,注射内毒后第3,5,6,7小时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对照组为0.832±0.035,注内毒素后3小时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树突状细胞接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997年 第1期5卷 52-57页
作者: 于松涛 何维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 北京100005
肿瘤的免疫学治疗方法一直得到广泛的研究。由早年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到后来的LAK,TIL过继免疫治疗,随着基础免疫学对免疫应答、T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亦有了新的认识,进而产生了旨在增强肿瘤免疫原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