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总结肺癌类器官(LCO)的优势、应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方法 以“肺癌类器官、类器官和免疫、类器官和成纤维细胞、血管化类器官、类器官芯片、类器官和3D打印”为中文关键词,以“lung cancer organoids、organoi...
详细信息
目的 总结肺癌类器官(LCO)的优势、应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方法 以“肺癌类器官、类器官和免疫、类器官和成纤维细胞、血管化类器官、类器官芯片、类器官和3D打印”为中文关键词,以“lung cancer organoids、organoids and immunotherapy、organoids and fibroblasts、vascularized organoids、organoids and chip、organoids and bioprinting”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2014-01-01-2024-11-15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探讨LCO的构建、验证和应用的研究;(2)探讨肿瘤类器官的血管化、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和肿瘤微环境(TME)的研究;(3)探讨微流控和3D生物打印与类器官相结合的研究。排除标准:(1)低质量文献;(2)包含上述关键词但内容不相关的文章。最终共纳入75篇文献。结果 LCO能高度保留亲代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基因型及表型特征,相较于肿瘤细胞系展现出更高的生理相关性。与人类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相比,LCO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低的成本,且支持高通量药物筛选。目前,LCO已在药物筛选与精准医疗、肿瘤免疫治疗和转化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LCO的培养体系中存在正常气道类器官(AOs)过度增殖、同质化培养以及缺乏血管化等问题。通过整合微流控技术和3D生物打印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类器官的生理相关性和稳定性。结论 尽管LCO尚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的在神经科住院医师中开展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探究困难谈话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并初步探索本课程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医师中开展2次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每月1次,每次2 h。课程主题均为与神经科临床实践相关的具体临床情景,包括:(1)告知坏消息;(2)与“困难”患者或家属沟通;(3)讨论不施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4)与家属讨论重症患者的临终关怀。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邀请标准化病人和住院医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案例情景模拟,并进行医患沟通伦理知识、技能策略的学习。采用匿名在线调查评估住院医师对本课程的满意度,课程前后采用困难谈话技能自我评估问卷分析住院医师11个维度技能的改善情况。课程结束1年后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the stage,elicit information,give 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and end the encounter;SEGUE)对部分住院医师的沟通能力进行考核。结果共有14位住院医师参加了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12位(85.7%)完成了相关调查评估问卷。完成问卷的住院医师中9位(75.0%)为女性,10位(83.3%)为低年级住院医师(第一年或第二年住院医师)。总体而言,住院医师对本课程反响积极,所有完成问卷的住院医师均对课程表示满意;参与的住院医师在困难谈话技能自我评估问卷涉及的绝大多数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位住院医师完成SEGUE评估,3位获得A级评分。结论在神经科住院医师中使用基于真实病例的特定临床情景模拟来开展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是可行的,住院医师对课程满意度高且课程对其有积极影响,住院医师的困难谈话技能在培训后得到一定提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