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膜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脏瓣膜疾病,病变进展后期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或者经导管瓣膜置入进行治疗。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严重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显著改变。自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 Thoracic Surgery,EACTS)制定瓣膜疾病治疗指南后,积累了大量新的数据库资料,尤其是在导管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领域,已有5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外科手术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同时也有大规模的登记注册数据资料。已有新的证据显示TAVR的适应证可拓宽至低危人群。TAVR手术例数呈现指数型增长。在几个欧洲国家,TAVR手术例数已经超越单纯SAVR手术例数[1]。本文对AS的治疗方式选择、TAVR的临床结果及并发症,经皮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连续进行该手术10例,包括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微创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行自体血液回收。转机前半量肝素化(200-240IU/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300秒以上。转机期间谨防进气,适当补液,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体外循环流量。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3.7±19.9)min,阻断时间(54.8±18.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5.7)h,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39.3±19.4)h,24小时胸管引流量(424±156.2)mL。围术期仅1例输入血制品,为浓缩红细胞2单位。结论掌握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原理,加强容量管理和体循环阻力的调控,谨防进气,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