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8 篇 期刊文献
  • 3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2 篇 理学
    • 84 篇 地质学
    • 4 篇 化学
    • 3 篇 生物学
    • 2 篇 海洋科学
    • 2 篇 生态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地理学
  • 43 篇 工学
    • 2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水利工程
    • 4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4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矿业工程
    • 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10 篇 分子化石
  • 8 篇 遗迹化石
  • 8 篇 地球生物学
  • 8 篇 青藏高原
  • 7 篇 微生物
  • 5 篇 微量元素
  • 5 篇 铝土矿
  • 5 篇 土壤
  • 5 篇 泥盆纪
  • 5 篇 地球化学
  • 5 篇 物源
  • 4 篇 构造隆升
  • 4 篇 华南
  • 4 篇 古生产力
  • 4 篇 环境
  • 4 篇 古气候
  • 4 篇 新近纪
  • 4 篇 二叠纪
  • 4 篇 稀土元素
  • 3 篇 协同演化

机构

  • 116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16 篇 河南理工大学
  • 7 篇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
  • 5 篇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
  • 3 篇 许昌学院
  • 3 篇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
  • 3 篇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
  • 3 篇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
  • 2 篇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2 篇 贵州有色金属和核...
  • 2 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 1 篇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
  • 1 篇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 篇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
  • 1 篇 中国科学院
  • 1 篇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
  • 1 篇 天津大学
  • 1 篇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

作者

  • 24 篇 谢树成
  • 20 篇 张克信
  • 20 篇 龚一鸣
  • 14 篇 鲍征宇
  • 14 篇 黄俊华
  • 13 篇 王国灿
  • 11 篇 徐亚东
  • 10 篇 冯庆来
  • 9 篇 杜远生
  • 8 篇 颜佳新
  • 8 篇 殷鸿福
  • 8 篇 陈奋宁
  • 7 篇 黄咸雨
  • 7 篇 胡斌
  • 7 篇 郭宇
  • 6 篇 马真真
  • 6 篇 向树元
  • 6 篇 赖旭龙
  • 6 篇 谢淑云
  • 6 篇 童金南

语言

  • 1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年 第3期41卷 332-349页
作者: 王国灿 曹凯 张克信 王岸 刘超 孟艳宁 徐亚东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察研究院 沈阳110013
青藏高原不同位低温热年代学记录、沉积记录和构造变形记录揭示出存在60~35,25~17,12~8Ma(藏南17~12Ma)和大约5Ma以来4个主要强构造隆升剥露阶段.除了藏南地区在17~12Ma发生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及其所控制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系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收藏 引用
地球学报 2011年 第2期32卷 171-177页
作者: 倪志云 杨桂芳 黄俊华 张晓瑾 程捷 尹功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区昌平钻孔δ13Corg数值变化特征的分析,结合格陵兰冰芯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对比,揭示了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变化特征及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判识缺氧事件的地球化学新标志——钼同位素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年 第3期41卷 309-319页
作者: 周炼 苏洁 黄俊华 颜佳新 解习农 高山 戴梦宁 腾格尔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无锡214151
V/(V+Ni),U自生(自生U),V/Cr,Ceanom和U/Th是传统的氧化还原判别指标,但是这些微量元素的富集不仅与氧化还原环境有关,有机质的类型、沉积速率以及后期成岩作用都有可能使得元素的赋存形式发生变化,使得这些指标对氧化还原的判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江汉平原肖寺剖面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收藏 引用
海洋湖沼通报 2011年 第4期 169-176页
作者: 袁胜元 李长安 张玉芬 陈亮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河南许昌461000
江汉平原肖寺地区在3098aB.P.至1326aB.P.间形成了约200cm的河流及漫滩沼泽相沉积,在对该地区一个典型剖面沉积特征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2.5cm为间距,对剖面的12.5~197.5cm段系统采集了79个样品,并进行了粒度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与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贵州省镇远县江古含钒炭质页岩提钒尾渣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贵州省镇远县江古含钒炭质页岩提钒尾渣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进展情...
收藏 引用
全国地质分析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宇 鲍征宇 马真真 严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局科技信息处:我承担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研项目——贵州省镇远县江古含钒炭质页岩提钒尾渣资源化利用研究,根据和局签订的《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研项目合同书》,在完成《贵州省镇远县江古钒矿选冶扩大连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尾砂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利用研究
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尾砂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综合利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全国地质分析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宇 鲍征宇 马真真 严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尾矿,特别是随着矿产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矿石的可开采品位相应降低,从而使尾矿量激增。湖北省大冶铜绿山铜铁矿在它建矿后的近40年来,已经产生了2000多万吨矿石,同时产生了大约1200多万吨尾砂。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质样品中总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地质样品中总硒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全国地质分析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
作者: 郭宇 鲍征宇 李慧 马真真 魏昌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缺硒会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1],适量的摄入硒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然而摄入硒元素过多则会引起中毒[2]。因此硒对地球科学、环境科学、食品和医药卫生都具有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札达盆地碎屑裂变径迹揭示的盆山耦合过程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年 第5期35卷 747-758页
作者: 孟艳宁 王国灿 张克信 王岸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札达盆地是中新世9.5Ma以来发育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厚度、砾石成分和古流向分析显示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的阿伊拉日居山系.札达盆地系列样品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构显示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年龄区间,分别为1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藏南吉隆盆地中新世-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带及其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年 第5期35卷 759-773页
作者: 徐亚东 张克信 王国灿 向树元 江尚松 陈奋宁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54
吉隆盆地为高喜马拉雅中新世晚期约10Ma时期形成的一个南北向断陷盆地,其东侧为同沉积正断层,沃马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东南.在该剖面下新发现一套中新世巨厚砾岩层(旦增竹康组).通过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得出吉隆盆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昆仑造山带新生代早期构造事件的碎屑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年 第5期35卷 737-746页
作者: 王岸 王国灿 张克信 Garver I. John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Geologic Department of Union College Schenectady NY 12308 USA
东昆仑造山带作为青藏高原北地貌向北衰减的第一条构造地貌边界,其新生代构造过程是检验和揭示板块碰撞远程变形效应、机制及空间拓展过程的关键.基于东昆仑造山带系统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揭示东昆仑造山带新生代早期构造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