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806 篇 期刊文献
  • 1,679 篇 会议
  • 328 篇 专利
  • 84 篇 成果
  • 12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7,90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60 篇 理学
    • 3,590 篇 地质学
    • 838 篇 地球物理学
    • 147 篇 地理学
    • 50 篇 大气科学
    • 42 篇 生态学
    • 35 篇 海洋科学
    • 19 篇 化学
  • 3,744 篇 工学
    • 3,04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98 篇 水利工程
    • 163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30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28 篇 土木工程
    • 12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87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79 篇 矿业工程
    • 40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 篇 农业工程
    • 2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7 篇 建筑学
    • 1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54 篇 农学
    • 13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8 篇 经济学
    • 63 篇 应用经济学
  • 62 篇 管理学
    • 26 篇 公共管理
    • 18 篇 工商管理
    • 1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3 篇 历史学
  • 17 篇 医学
  • 15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5 篇 法学
  • 4 篇 文学
  • 3 篇 艺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198 篇 青藏高原
  • 167 篇 地球化学
  • 114 篇 金矿床
  • 111 篇 地质构造
  • 101 篇 数值模拟
  • 91 篇 西藏
  • 84 篇 花岗岩
  • 84 篇 地应力测量
  • 83 篇 汶川地震
  • 82 篇 地质灾害
  • 79 篇 地应力
  • 77 篇 古地磁
  • 66 篇 构造演化
  • 65 篇 榴辉岩
  • 65 篇 锆石u-pb年龄
  • 62 篇 控矿构造
  • 60 篇 锆石u-pb定年
  • 57 篇 矿床成因
  • 54 篇 磁性地层
  • 54 篇 金矿

机构

  • 5,635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615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80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350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
  • 313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305 篇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
  • 292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
  • 269 篇 长安大学
  • 253 篇 北京大学
  • 217 篇 东华理工大学
  • 198 篇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
  • 181 篇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
  • 162 篇 南京大学
  • 148 篇 自然资源部活动构...
  • 141 篇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
  • 141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127 篇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
  • 10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94 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 90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作者

  • 511 篇 吕古贤
  • 312 篇 陈正乐
  • 234 篇 杨经绥
  • 233 篇 吴中海
  • 211 篇 胡道功
  • 183 篇 马寅生
  • 181 篇 张永双
  • 175 篇 陈柏林
  • 170 篇 赵越
  • 165 篇 许志琴
  • 153 篇 张岳桥
  • 151 篇 吴树仁
  • 146 篇 董树文
  • 142 篇 邵兆刚
  • 138 篇 朱大岗
  • 131 篇 李海兵
  • 127 篇 王宗秀
  • 126 篇 李滨
  • 119 篇 韩建恩
  • 117 篇 谭成轩

语言

  • 7,906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790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构造序次及其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以华南热液型铀矿床为例
收藏 引用
地质学报 2024年 第7期98卷 2173-2192页
作者: 陈柏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构造序次是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的重要概念。构造序次是指在同一场地壳运动中,岩块或地块在遭受同一时期、同一动力作用方式持续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性质和排列方位的各项结构面先后出现的次序,或者是由于边界条件的局部改变,各项构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海北部扩张的地表过程响应:来自海南岛五指山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证据
收藏 引用
地质学报 2024年 第2期98卷 421-432页
作者: 史军华 韩帅 杜建军 韩建恩 孙东霞 胡道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100083
海南岛是南海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南海的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海南岛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断块差异升降比较明显,形成了大致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北为沉降区,南为断隆区的构造格局。对断隆区隆升过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液压成因含矿构造主要特征——以华南热液钨矿和铀矿为例
收藏 引用
地质力学学报 2024年 第1期30卷 15-37页
作者: 陈柏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液压致裂是整个地壳−岩石圈范围内一种重要的变形破裂方式,也是一些热液矿床的重要含矿构造。通过分析液压致裂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液压成因含矿构造的类型(液压致裂型和液压撑开型),以华南地区典型热液钨、铀矿为例,基于野外精细调查,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发现榴辉岩
收藏 引用
地质力学学报 2024年 第4期30卷 703-704页
作者: 刘晓春 胡娟 郑光高 田园 陈龙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海南岛位于华南和印支陆块之间,东邻菲律宾板块,其形成和演化受特提斯和太平洋两大动力学系统的控制。因此,有关海南岛的构造单元划分、各单元的构造属性以及构造演化过程长期存在争议。海南岛东北部潮滩鼻榴辉岩的发现为岛屿晚古生代...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福建行洛坑高产热花岗岩U、Th来源与富集成因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 2025年 第4期50卷 1380-1400页
作者: 胡鐇分 刘昊 王永 刘向冲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动力成岩成矿实验室 北京100081
钨矿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全球大型/超大型钨锡矿床相关花岗岩的放射性产热率大多为5~10μW·m^(-3),属于高产热花岗岩;其放射性产热率主要来源于U,一般达到70%,其次是Th(20%)与K(<10%),然而目前并不清楚含钨花岗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铀成矿与红层盆地关系再讨论——以湘赣边界鹿井铀矿田为例
收藏 引用
地质论评 2025年 第1期71卷 37-54页
作者: 陈柏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鹿井铀矿田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硬岩型铀矿田之一,矿田内铀矿床围绕丰州盆地分布,红层盆地与铀成矿的关系已经讨论并争议了近40年。本文开展了铀矿带与丰州盆地红层盖层相关性研究,结合鹿井矿田隆升剥露历史和南雄盆地北缘断裂变形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浙江龙游杂岩变质作用演化、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4年 第11期40卷 3623-3642页
作者: 曹译文 周喜文 徐强 龚庭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属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陆内造山作用还是陆间造山作用两种观点。龙游地区变质杂岩作为华夏地块东北部加里东期高级变质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变质作用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可以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东缘汶川-茂县断裂韧性变形对龙门山早期隆升的制约
收藏 引用
地质学报 2025年 第4期99卷 1134-1149页
作者: 葛成隆 李海兵 Philippe Hervé LELOUP 张蕾 郑勇 刘栋梁 Clémentine FELLAH 叶小舟 张进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法国里昂大学地学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青藏高原东缘的汶川-茂县断裂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发育有深层次韧性变形的断裂,对于揭示龙门山隆升中的深部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断裂带物质组成、宏观/微观构造变形和石英组构的分析,对断裂带内韧性变形的运动学、流变特征和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青藏高原东北缘龙首山晚新生代多阶段构造隆升的盆地记录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3年 第12期39卷 3759-3774页
作者: 赵迪 陈鹏 李荣西 吴小力 刘晓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西安71005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龙首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其盆山演化过程和断裂带扩展模式的恢复对揭示青藏高原新生代北东向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龙首山南北两麓3个新近系沉积剖面的构造特征和5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隆升——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收藏 引用
地质论评 2023年 第6期69卷 2391-2406页
作者: 王嘉琦 施炜 李宗星 钟畅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随着印度与欧亚板块在新生代的持续碰撞,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发生了强烈的地壳缩短变形,形成了一系列北西西走向山脉。由于缺乏系统的沉积学研究,盆地东北缘一系列山脉隆升过程存在不同认识。笔者等选取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怀头他拉剖面,对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