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93 篇 期刊文献
  • 79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67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87 篇 工学
    • 481 篇 城乡规划学
    • 366 篇 建筑学
    • 48 篇 农业工程
    • 4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30 篇 土木工程
    • 2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4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0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95 篇 管理学
    • 379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5 篇 工商管理
  • 35 篇 经济学
    • 28 篇 应用经济学
    • 8 篇 理论经济学
  • 16 篇 历史学
    • 12 篇 考古学
    • 7 篇 中国史
  • 13 篇 法学
    • 7 篇 社会学
    • 3 篇 政治学
    • 2 篇 法学
  • 13 篇 理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3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生态学
    • 2 篇 地理学
  • 9 篇 教育学
    • 7 篇 教育学
  • 8 篇 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农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 篇 艺术学
    • 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43 篇 城市规划
  • 38 篇 城市更新
  • 27 篇 城市设计
  • 23 篇 城乡规划
  • 21 篇 城镇化
  • 20 篇 风景园林
  • 20 篇 国土空间规划
  • 17 篇 城市建设
  • 17 篇 小城镇
  • 17 篇 乡村振兴
  • 15 篇 规划
  • 14 篇 空间规划
  • 13 篇 乡村规划
  • 12 篇 小城镇规划
  • 11 篇 新型城镇化
  • 10 篇 历史文化名城
  • 10 篇 城市总体规划
  • 10 篇 中国
  • 9 篇 城市发展
  • 9 篇 空间治理

机构

  • 158 篇 同济大学
  • 145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129 篇 东南大学
  • 76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75 篇 清华大学
  • 66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58 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 56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49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48 篇 南京大学
  • 47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36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33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31 篇 北京大学
  • 31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26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6 篇 重庆大学
  • 26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5 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25 篇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

作者

  • 34 篇 张立
  • 32 篇 阳建强
  • 29 篇 王兴平
  • 24 篇 wang xingping
  • 24 篇 杨俊宴
  • 22 篇 张京祥
  • 22 篇 yang junyan
  • 20 篇 wu xiao
  • 20 篇 吴晓
  • 19 篇 段德罡
  • 16 篇 yang jianqiang
  • 16 篇 彭震伟
  • 15 篇 王凯
  • 15 篇 zhang li
  • 15 篇 杨贵庆
  • 14 篇 赵民
  • 14 篇 武廷海
  • 13 篇 文超祥
  • 13 篇 duan degang
  • 12 篇 张兵

语言

  • 67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
67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人本视角的城市人群数字画像建构:理论与方法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 2025年 第1期49卷 36-47页
作者: 杨俊宴 张珣 史宜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从人本视角出发,实现城市空间与人群多元需求的精准匹配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长期议题。然而,既有的规划实践中对于城市中“人”的差异性关注程度不足,忽视了对多元人群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之间关联性的深层次分析与刻画,难以满足多元群体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气候适应性设计创新实践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 2025年 第1期49卷 21-28,35页
作者: 李和平 何宝杰 彭建 詹庆明 杨俊宴 冷红 彭翀 李琼 李旭 程宸 韩贵锋 谭文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昆士兰大学气候韧性与低碳城市中心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委会 武汉大学数字城市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学术委员会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影响与风险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乡规划系
应对气候变化,创造宜居城市空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联合国秘书长也宣布全球进入“沸腾时代”。气候变化以及相关风险正在突破宜居、健康、安全的人居底线,对人类生产、生存和生活造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法国城市更新区制度的演进:识别、传导及其启示
收藏 引用
国际城市规划 2025年
作者: 朱雨溪 朱乐 阳建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筑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城市更新区制度是应对城市衰退的关键工具,其运作效能直接影响着城市转型和发展的进程。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法国城市更新区政策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从试点探索到法制化,再到机制化,最终趋向整合简化的演进轨迹。研究发现,法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英国城市更新区识别中多重剥夺指数的应用与启示
收藏 引用
国际城市规划 2025年 第1期40卷 97-106页
作者: 朱雨溪 朱乐 阳建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建筑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英国当前使用的多重剥夺指数是40余年持续研究开发的综合性指标,是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划定更新区、制定更新政策和分配更新资金的重要依据,对改善相对贫困社区的物质环境、增加就业机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双循环战略下的小城镇发展与规划”——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顺利召开
收藏 引用
小城镇建设 2021年 第6期39卷 119-120页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
来源: 评论
关注“以人为核心”的小城镇发展理念和规划方法——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成功举办
收藏 引用
小城镇建设 2023年 第1期41卷 119-120页
作者: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
2022年12月25日,以“以人为核心的小城镇发展与规划”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顺利召开。本次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同济大学城市建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视域、法律秩序与体系衔接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 2023年 第3期47卷 28-37页
作者: 吕一平 赵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重大部署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也在推进之中。本文基于法律体系化这一视域,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学术对话集锦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 2018年 第3期42卷 102-108页
作者: 赵中枢 董卫 李立勋 黄瓴 陈天 杨新海 袁昕 罗小龙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文化传承比申遗更重要:南粤古驿道牵手今昔赵中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文化线路与文化自信"学术对话发言人)在1996年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设置城市橙线,强化城市安全规划管制能力
收藏 引用
城市规划 2016年 第1期40卷 75-76页
作者: 戴慎志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 同济大学
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城市对各种灾害的抵御始终相伴,城市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发展的重要条件。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在2013年3月提出.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名城 2025年 第4期39卷 47-54页
作者: 刘荆 徐辉 葛钰 邹亮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
为更好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积极应对未来新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各城市普遍存在对“先规划后建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