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4 篇 期刊文献
  • 10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9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40 篇 法学
    • 318 篇 法学
    • 21 篇 政治学
    • 3 篇 民族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公安学
    • 1 篇 社会学
  • 68 篇 历史学
    • 57 篇 中国史
    • 11 篇 世界史
    • 3 篇 考古学
  • 12 篇 管理学
    • 10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6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 篇 文学
    • 3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理学
    • 2 篇 地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工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主题

  • 22 篇 中华法系
  • 15 篇 法律史
  • 12 篇 中国
  • 10 篇 沈家本
  • 9 篇 传统中国
  • 8 篇 清代
  • 8 篇 中国古代
  • 8 篇 《大清律例》
  • 8 篇 法律
  • 7 篇 传统中国法
  • 7 篇 唐代
  • 7 篇 意义
  • 7 篇 中国传统法律
  • 7 篇 法律思想
  • 7 篇 司法
  • 7 篇 法律史学
  • 7 篇 大清律例
  • 6 篇 古代
  • 6 篇 道德原理
  • 6 篇 法典编纂

机构

  • 392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4 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3 篇 "2011计划司法文明...
  • 3 篇 苏州大学
  • 3 篇 华东政法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
  • 2 篇 法律史学研究院
  • 2 篇 以色列拉马丹法律...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福州大学
  • 2 篇 黑龙江大学
  • 2 篇 上海政法学院
  • 2 篇 英国阿伯丁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
  • 2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西北大学

作者

  • 53 篇 张中秋
  • 52 篇 张晋藩
  • 44 篇 陈煜
  • 41 篇 林乾
  • 28 篇 李青
  • 27 篇 顾元
  • 20 篇 王宏治
  • 20 篇 邵方
  • 19 篇 王银宏
  • 14 篇 罗冠男
  • 14 篇 刘广安
  • 10 篇 chen yu
  • 9 篇 李典蓉
  • 9 篇 张德美
  • 9 篇 gu yuan
  • 8 篇 朱勇
  • 7 篇 张小也
  • 7 篇 wang yinhong
  • 6 篇 李鸣
  • 6 篇 shao fang

语言

  • 39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39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廿七年来的回忆:从师问学、比较方法与中国话语--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顾元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研究生法学 2023年 第1期38卷 62-66页
作者: 顾元 王世扬 刘效江 葛嘉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比较法学研究院
问:顾老师好,您曾在《研究生法学》1998年第1期发表《论香港主权回归后的法源形式》一文。请问您当时蟓何选择在《研究生法学》杂志上进行发表呢?答:这篇论文是我研究生二年级时写就的一篇习作。坦率地讲,习作当时想要发表的话,很难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儒家民族观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民族法制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学 2018年 第3期 188-205页
作者: 邵方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受到儒家民族观的深远影响。儒家民族观具有华夷有别、大一统、尊王攘夷、用夏变夷和因俗而治等内容。儒家认为华夷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礼乐文明,而夷人在接受了华夏的礼乐文明之后,则可以由夷入华。儒家民族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为什么说《唐律疏议》是一部优秀的法典
收藏 引用
政法论坛 2013年 第3期31卷 121-126页
作者: 张中秋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学界历来认为《唐律疏议》是一部优秀的法典,但求证的路径和方法大都是立足于法史的一种比较认识。若从法理学的立法学角度,亦即从立法的原理、制度与技术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和评判《唐律疏议》,发现它的立法原理蕴含着平,而平是法的本...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清代的先占制度——以“盗田野谷麦”律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政法论坛 2020年 第5期38卷 79-93页
作者: 顾元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清律"盗田野谷麦"条在继承唐律基础上确立了无主物先占制度,但有显著变化。先占仍以"加功力"为根本要件。清律取消了唐宋律"占山泽陂湖利"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山川薮泽之利"与众共之"的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统中国国家观新探——兼及对当代中国政治法律的意义
收藏 引用
法学 2014年 第5期 35-43页
作者: 张中秋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本文认为家国一体观是传统中国最广泛持久的国家观,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家与国的同构;一是家与国的共理。所谓家与国的同构是指家与国(包括法)都是一体两元主从式多样化的构成,这是它的形式结构;所谓家与国的共理是指国家政治(包括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史稿·刑法志》史源问题探析
收藏 引用
清史研究 2012年 第4期 91-103页
作者: 李典蓉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一、“刑法志”的历史发展志书的功能,在于别立专题,补纪传之遗漏。廿四史并非皆有专论刑法的“志”与“书”,司马迁《史记》开纪传体之先,其八书中并无刑法。正史首言刑法者为《汉书》,但《史记·律书》所载之“律”虽为“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华法文化的传统与史鉴价值
收藏 引用
求是 2019年 第7期 60-68页
作者: 张晋藩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中国是一个具有辉煌法制文明的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并且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中华法系是世界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偶然的,是和深厚的法文化底蕴、丰富的治国理政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传统法律正义观研究
收藏 引用
清华法学 2018年 第3期12卷 41-57页
作者: 张中秋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本文用法哲学的方法揭示和阐释了中国传统法律正义观的基本内涵是适宜、恰当、正当、应当、公平、合理之类,以及在当时与此相通的纲常礼教;其原则是等者同等、不等者不等、等与不等辩证变动的有机统一;其等与不等、变与不变的正当性都...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开国肇基时期法制概论
收藏 引用
政法论坛 2012年 第2期30卷 3-11页
作者: 张晋藩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清关外肇基时期的法制,是清开国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太祖、太宗两人的经营,建立了饶有特色的司法制度。尤其在刑法、民法、民族法、八旗制度等方面都为入关以后建立全国性的法律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研究清肇基时期的法制,可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满文与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以“刑科史书”为例
收藏 引用
政法论坛 2011年 第3期29卷 121-132页
作者: 李典蓉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面对美国"新清史"的"冲击",研究清史者了解档案之外最好也要掌握满文的观点在近年影响力渐增。清代的司法档案中有不少是用满文书写的材料。以清乾隆朝的刑科史书为例,可发现普遍存在繁简不一的情形,满文司法档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