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5 篇 法学
    • 70 篇 法学
    • 27 篇 公安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8 篇 工学
    • 22 篇 公安技术
    • 1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工程
  • 26 篇 医学
    • 20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3 篇 理学
    • 12 篇 化学
    • 2 篇 生物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主题

  • 16 篇 司法鉴定
  • 8 篇 鉴定意见
  • 7 篇 事实认定
  • 7 篇 法医临床学
  • 6 篇 法医病理学
  • 6 篇 法庭科学
  • 5 篇 医疗纠纷
  • 5 篇 证据法
  • 4 篇 标准化
  • 4 篇 证据
  • 4 篇 聚集诱导发光
  • 4 篇 毒品
  • 3 篇 庭审实质化
  • 3 篇 技术标准
  • 3 篇 医疗损害鉴定
  • 3 篇 科学证据
  • 3 篇 应用
  • 3 篇 核酸适配体
  • 3 篇 损伤程度
  • 3 篇 甲基苯丙胺

机构

  • 86 篇 中国政法大学
  • 38 篇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
  • 23 篇 “2011计划”司法文...
  • 18 篇 2011计划司法文明...
  • 18 篇 "2011计划"司法文...
  • 6 篇 西北政法大学
  • 4 篇 上海市现场物证重...
  • 3 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3 篇 西北大学
  • 3 篇 南阳师范学院
  • 2 篇 国家"2011计划"司...
  • 2 篇 教育部 财政部"20...
  • 2 篇 西南政法大学
  • 2 篇 教育部 财政部"20...
  • 2 篇 “2011计划”·司法文...
  • 2 篇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
  • 2 篇 国家2011计划司法...
  • 2 篇 陕西省西安市公安...
  • 2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2 篇 2011司法文明协同...

作者

  • 37 篇 刘鑫
  • 31 篇 liu xin
  • 18 篇 郝红霞
  • 13 篇 施鹏鹏
  • 13 篇 hao hongxia
  • 11 篇 王旭
  • 9 篇 wang xu
  • 7 篇 张海东
  • 7 篇 于天水
  • 6 篇 王霄
  • 6 篇 wang xiao
  • 6 篇 王元凤
  • 5 篇 杜宪超
  • 5 篇 du xianchao
  • 5 篇 liu yan
  • 5 篇 shi pengpeng
  • 5 篇 吴洪淇
  • 5 篇 刘艳
  • 5 篇 张保生
  • 4 篇 hao hong-xia

语言

  • 1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法庭科学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局限、契机与改进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0年 第3期35卷 237-242,247页
作者: 刘鑫 李嘉彦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北京100088
近年来,我国法庭科学发展迅速,鉴定案件逐年增多,鉴定意见在诉讼证据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而法庭科学标准是最大限度保障司法鉴定质量的支撑性手段。在新《标准化法》的指导下,公安于2019年10月集中发布了最新的法庭科学领域技术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精神活性物质发展与管制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1年 第1期36卷 14-19页
作者: 蔡衡衡 刘鑫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北京100088
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更迭快、种类多、毒性强的特点,业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之后的"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出现对个人和公众健康构成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也对传统的毒品管制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新精神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鉴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1年 第1期36卷 5-9,19页
作者: 刘鑫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北京100088
新精神活性物质更新快,种类繁多,缺乏国际条约的监管,列入联合国管控目录困难,加之一些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大麻等毒品管控降低,给我国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的监管带来困难。具有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才能成为列管对象,毒...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司法鉴定郑重陈述承诺制度研究
收藏 引用
证据科学 2020年 第1期28卷 72-85页
作者: 刘鑫 李天琦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北京100088
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宣誓或者郑重陈述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有盟誓的礼仪,在古代司法上有仵作检案甘结、具结制度。在域外国家和地区,鉴定人出庭质证是否宣誓或者郑重陈述已经成为判断鉴定意见可采性的要件。最高人民法院近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运动员兴奋剂检测样本采集主体研究
收藏 引用
证据科学 2020年 第6期28卷 732-744页
作者: 刘鑫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北京100088
世界反兴奋剂运动正在按就班推进,但对运动员采集血样应当遵守指南、所在地法律的声音愈来愈强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是体育界反兴奋剂的基本法律,具体操作和要求应当遵守ISTI及《血样采集指南》。血样采集操作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司法鉴定见证研究
收藏 引用
证据科学 2016年 第4期24卷 399-410页
作者: 刘鑫 方玉叶 中国政法大学"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北京100088
司法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增无减,往往是诉讼成败的关键证据,亟需第三方的监督,所以鉴定程序引入见证制度及见证人是必然的。文中针对司法鉴定见证制度加以分析研究,着重分析刑事诉讼中和司法鉴定通则新旧版关于见证制度的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专家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协助法官采纳科学性专家证言
收藏 引用
证据科学 2017年 第4期25卷 487-512,F0003页
作者: Pamela S.Katz 邓桐 刘鑫 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一、前言你是否被文章题目震撼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也别担心。因为科技怀疑主义由来已久。柏拉图在2370年前就曾在科技对人类关系的影响上感到过焦虑。
来源: 评论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一种证据推理模型
收藏 引用
证据科学 2021年 第5期29卷 517-533页
作者: 张保生 杨菁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证据推理模拟作为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研究的一大难题,主要难在如何构建一种基于社会知识库的证据分析与归纳推理模型。这一难题的解决途径,本质上并不在于克服法律语言和人工智能语言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而在于如何从认识论角度阐明人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法医学鉴定标准的现状与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6年 第4期31卷 327-329,335页
作者: 刘鑫 敖丽丹 中国政法大学"2011"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北京100088
司法鉴定标准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司法话题,伴随我国司法改革的实施和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我国将迎来建立法医学鉴定标准体系的黄金时代。然而当前我国法医学鉴定标准却存在标准少、质量参差不齐、更新缓慢、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不足等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医疗损害鉴定应当坚持同行评议的原则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24年 第2期39卷 135-139页
作者: 刘鑫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088 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北京100088
医疗鉴定成了医疗损害诉讼的关键证据,但是目前担任医疗鉴定角色的鉴定人往往鉴定能力不足,不是适格的鉴定人,因而难以保证鉴定意见的质量,从而导致医疗损害诉讼案件裁判的偏差。医疗过错判断不以医务人员是否尽到诊疗义务为标准,因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