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判定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和碳汇的重要因子,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和生态过程,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改进的CASA模型,利用2000—2019年MOD17A3HGF的NPP年际数据和气象资料,对伊春森林植被NPP变化特征及气温降水、人类活动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伊春全域年均森林植被NPP为477.76 g C·m^(-2)·a^(-1),NPP值主要集中在400~500 g C·m^(-2)·a^(-1),占伊春全域面积的83.30%,呈现南北部局部高,中部平均,嘉荫、铁力平原区域最低的分布特点;伊春落叶阔叶林植被对NPP高值区域贡献率最高,其次为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大部分NPP值处于伊春NPP平均水平,而落叶针叶林、常绿落叶林总体面积分布很少;2000—2019年伊春森林植被NPP年际变化呈现波动但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极显著增加趋势为主,占总面积的81.43%;年尺度上,年降水量与伊春年均NPP相关性高,而年平均气温与年均NPP相关性不高;月尺度上,伊春植被受气温影响显著,受降水量影响较小,尤其是伊美区和金林区交界处山地等高海拔地区和汤旺县南部及丰林自然保护区、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等红松集中区域,而平原和低海拔地区植被NPP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伊春天保工程等生态工程和各项保护举措在促进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流作为枯水期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源,在维持河道基本流量和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和气候变化影响下,基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尚未得到充分解析。以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1961—2020年水文气象资料,评估九种基流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同时,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BFAST(Break For Additive Season and Trend)算法阐明基流和基流指数(BFI)时变特征,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解析影响基流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发现:(1)基于结合退水曲线方法校准后的双参数Eckhardt递归数字滤波方法的估算精度较高,且基流过程线较为符合潮河基流实际变化特征;(2)年基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0.22 mm/a),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BFI则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01),且基流量和NDVI均在1999年发生突变;(3)植被变化是导致基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贡献率达73.13%—86.87%,其次是潜在蒸散发(贡献率为13.13%—43.28%);降水量的增加对基流有一定促进作用(贡献率为2.63%—16.42%)。研究旨在为潮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植被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