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67 篇 期刊文献
  • 221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2,78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22 篇 农学
    • 1,291 篇 林学
    • 458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70 篇 园艺学
    • 129 篇 作物学
    • 92 篇 植物保护
    • 80 篇 畜牧学
    • 22 篇 草学
  • 970 篇 工学
    • 662 篇 林业工程
    • 78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56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1 篇 农业工程
    • 37 篇 生物工程
    • 2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6 篇 水利工程
    • 18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4 篇 建筑学
    • 14 篇 城乡规划学
    • 1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876 篇 理学
    • 439 篇 生物学
    • 397 篇 生态学
    • 51 篇 大气科学
    • 9 篇 化学
  • 72 篇 医学
    • 4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2 篇 中西医结合
    • 1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45 篇 管理学
    • 20 篇 公共管理
    • 18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6 篇 经济学
    • 1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62 篇 杉木
  • 57 篇 杨树
  • 55 篇 日本落叶松
  • 53 篇 核桃
  • 48 篇 遗传多样性
  • 47 篇 楸树
  • 46 篇 生长
  • 43 篇 无性系
  • 39 篇 种源
  • 38 篇 生物量
  • 38 篇 遗传变异
  • 37 篇 水分利用效率
  • 34 篇 光合作用
  • 32 篇 栓皮栎
  • 31 篇 干旱胁迫
  • 30 篇 沙棘
  • 30 篇 白蜡虫
  • 29 篇 牡丹
  • 29 篇 基因表达
  • 28 篇 光合特性

机构

  • 85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9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69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166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159 篇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
  • 142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33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90 篇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
  • 89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86 篇 河北农业大学
  • 5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56 篇 国家林业局城市森...
  • 55 篇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
  • 53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52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51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50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48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7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7 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

  • 257 篇 王军辉
  • 190 篇 张建国
  • 158 篇 张劲松
  • 132 篇 孟平
  • 128 篇 王成
  • 123 篇 王贵禧
  • 121 篇 段爱国
  • 117 篇 陈晓鸣
  • 110 篇 王雁
  • 107 篇 孙振元
  • 94 篇 张守攻
  • 88 篇 梁丽松
  • 87 篇 彭镇华
  • 85 篇 苏晓华
  • 80 篇 惠刚盈
  • 79 篇 马建伟
  • 69 篇 郑勇奇
  • 68 篇 韩蕾
  • 68 篇 孙晓梅
  • 68 篇 周金星

语言

  • 2,788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2789 条 记 录,以下是2651-2660 订阅
排序:
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评价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06年 第6期19卷 11-17页
作者: 杨晓晖 慈龙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遥感技术以其信息量大、覆盖区域广和短周期等诸多特点正日趋成为大尺度荒漠化评价的主要手段,而最简单、最直接且最易于获取的评价指标是植被覆盖,目前用于获取干旱区植被覆盖的方法主要是计算植被指数(VI)和波谱混合分析(SMA)。文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植被封禁保护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06年 第2期19卷 61-67页
作者: 彭镇华 董林水 张旭东 周金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资源现状及分布规律,分析了该地区实施植被封禁保护(包括封山育林和禁牧、轮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封山育林和禁牧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说明。指出黄土高原地区今后的封山育林工作应该向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天然红松阔叶林不同径阶林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6年 第6期19卷 687-691页
作者: 徐海 惠刚盈 胡艳波 李储山 林天喜 张显龙 吴相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重点培育实验室 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 吉林蛟河132517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经营天然红松阔叶林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大坡经营区设立面积为1 hm2的样地,利用全站仪对高度1.3 m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然后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植被蓄水潜力与价值的评估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6年 第6期19卷 706-712页
作者: 吴波 石培礼 井学辉 李晓松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91
中国植被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收集了各种植被类型冠层降水截留量、枯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数据和资料,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归并为9类,对这些主要植被类型对降水的分配和贮存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研究了大兴安岭...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外来树种生物入侵研究现状与进展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06年 第11期42卷 114-122页
作者: 郑勇奇 张川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外来树种如果形成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具有爆发性和长期性,且不可逆转。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比,外来树种的入侵具有很长的时滞,预测比较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蜡虫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6年 第2期19卷 221-224页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马艳 何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24
对白蜡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的血清溶血素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溶血素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明显。非特异性免疫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6年 第2期19卷 188-191页
作者: 马顺兴 王军辉 张守攻 孙晓梅 王笑山 丁彪 刘淑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清原县国有大孤家林场 辽宁清原113305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早材和晚材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早、晚材微纤丝角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年轮内早材微纤丝角大于晚材。日本落叶松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为:在髓心处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早、晚材微纤丝角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白蜡虫抗突变实验与主要功效成分分析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6年 第3期19卷 284-288页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何钊 郭宝华 马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
对白蜡虫的抗突变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等。以白蜡虫为抗突变材料喂饲小鼠,48 h检测微核的发生率,各剂量组均比对照组的微核率低,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为34.19%,说明白蜡虫能够对抗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湿地功能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06年 第3期19卷 18-21页
作者: 崔丽娟 张曼胤 王义飞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功能研究的现状、目标以及内容,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与评价、作用机理分析、保护与调控技术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并对未来湿地功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来源: 评论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收藏 引用
世界林业研究 2006年 第4期19卷 33-37页
作者: 张旭东 漆良华 周金星 刘国华 黄玲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1990年以来,我国一些林业学者在总结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林为主,抑螺防病”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科学设想,即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采取以林为主,生态学、环境学、农学、系统工程学以及流行病学等众多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