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51 篇 期刊文献
  • 432 篇 专利
  • 350 篇 会议
  • 75 件 标准
  • 56 篇 成果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26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74 篇 农学
    • 1,05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98 篇 林学
    • 696 篇 植物保护
    • 43 篇 园艺学
    • 32 篇 作物学
    • 26 篇 畜牧学
  • 1,148 篇 理学
    • 867 篇 生态学
    • 221 篇 生物学
    • 60 篇 大气科学
    • 11 篇 地理学
  • 908 篇 工学
    • 396 篇 林业工程
    • 190 篇 公安技术
    • 9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0 篇 水利工程
    • 70 篇 农业工程
    • 50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2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4 篇 城乡规划学
    • 2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7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篇 生物工程
  • 86 篇 管理学
    • 4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6 篇 公共管理
  • 33 篇 医学
    • 1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3 篇 经济学
    • 16 篇 应用经济学
    • 11 篇 理论经济学
  • 13 篇 法学
  • 7 篇 教育学
  • 2 篇 历史学
  • 1 篇 文学

主题

  • 130 篇 三峡库区
  • 102 篇 气候变化
  • 94 篇 生物防治
  • 76 篇 森林生态系统
  • 76 篇 马尾松
  • 69 篇 生物量
  • 65 篇 华北落叶松
  • 64 篇 六盘山
  • 63 篇 物种多样性
  • 58 篇 松材线虫
  • 58 篇 多样性
  • 51 篇 人工林
  • 51 篇 森林火灾
  • 46 篇 花绒寄甲
  • 45 篇 松褐天牛
  • 45 篇 环境因子
  • 43 篇 生物多样性
  • 38 篇 群落结构
  • 36 篇 植原体
  • 35 篇 中国

机构

  • 2,623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81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269 篇 北京林业大学
  • 266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207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193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52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113 篇 东北林业大学
  • 69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62 篇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
  • 59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58 篇 河北农业大学
  • 56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54 篇 西南林业大学
  • 52 篇 内蒙古农业大学
  • 50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49 篇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
  • 45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4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 43 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 332 篇 肖文发
  • 303 篇 刘世荣
  • 247 篇 王彦辉
  • 205 篇 王兵
  • 189 篇 王小艺
  • 162 篇 孔祥波
  • 161 篇 臧润国
  • 160 篇 李迪强
  • 159 篇 舒立福
  • 146 篇 于澎涛
  • 145 篇 wang bing
  • 142 篇 杨忠岐
  • 135 篇 liu shirong
  • 130 篇 张真
  • 128 篇 牛香
  • 117 篇 朴春根
  • 115 篇 黄志霖
  • 111 篇 田国忠
  • 111 篇 李永
  • 110 篇 汪来发

语言

  • 4,263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4265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变叶海棠及其伴生植物峨眉小檗的水分利用策略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1年 第19期31卷 5702-5710页
作者: 徐庆 王海英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是分布在我国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亚高山地区的野生植物种,其嫩叶可制茶,为一种纯正的天然保健珍品。它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也是川西亚高山干旱地区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的良好树种。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环境因子对树木细根生物量、生产与周转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1年 第5期14卷 566-573页
作者: 张小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 C平衡和养分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树木有赖于细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而细根对环境胁迫比较敏感 ,因此细根动态可指示环境变化 ,还可反映树木的健康状态。影响树木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因子很多 ,本文在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tuf基因为靶标的5种16SrⅠ组植原体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17年 第8期53卷 54-63页
作者: 王圣洁 王胜坤 林彩丽 于少帅 汪来发 朴春根 郭民伟 田国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510520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特异性检测和鉴定16SrⅠ组植原体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实现16SrⅠ组植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植原体tuf基因作为靶标,通过序列比对,设计多组具有特异性的LAMP引物组,筛选出一套适用于16SrⅠ组植原体的特异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树干液流对环境变化响应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9年 第10期29卷 5600-5610页
作者: 张雷 孙鹏森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和其它温室气体的上升,预计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温度会增加,由于增温导致地球上一些地区降水增加,一些地区可能面临干旱的加剧。要分析气候、环境变化对植被的影响,需要深入了解植被和大气之间能量、水汽和CO2交换,蒸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生长季蒸腾特征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20年 第1期56卷 1-9页
作者: 张雷 孙鹏森 刘世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目的】定量揭示我国川西亚高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的蒸腾耗水特征,为当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低效林改造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川西亚高山地区植被恢复系列中无论是林龄、类型还是面积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扦插生理和解剖特性比较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19年 第9期55卷 41-49页
作者: 杜常健 孙佳成 陈炜 纪敬 江泽平 史胜青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目的】比较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插穗内源激素、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木质化程度和形态解剖学的区别,为侧柏古树扦插生根过程中取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2000年和5000年生侧柏的实生树(S5-2000、S5-5000)和嫁接树(G...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技术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99年 第1期12卷 108-110页
作者: 吴燕 王贵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及保护研究所
昆虫病毒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异性强,致病力高,安全、不污染环境。目前国外已有3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进行了登记、注册、生产和应用[1]。然而如何解决病毒的增殖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是病毒商品化生产的重要问题。虽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彩色豆马勃与松树形成内外生菌根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3年 第3期16卷 262-268页
作者: 郑来友 李文钿 成小飞 花晓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采用组培菌根合成技术、纸 三明治菌根快速合成技术和圃地截根菌根化育苗技术使彩色豆马勃RG310和RG49菌株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上形成内外生菌根,不同菌根化技术形成菌根的过程和类型有差异。在组培菌根合成的条件下,菌与根接触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叶绿体和核基因片段序列的甘蒙柽柳谱系地理研究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20年 第1期56卷 55-64页
作者: 温月仙 甘红豪 史胜青 江泽平 吴利禄 褚建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目的】甘蒙柽柳为我国黄河流域特有种,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物种各居群间的谱系地理结构以及黄河形成对甘蒙柽柳居群分布、遗传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叶绿体基因trn Q-rps16片段和核基因片段ITS序列信息,通过PCR扩增、测序,对分布于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密集雷电引发大兴安岭群发雷击火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林业科学 2022年 第11期58卷 10-20页
作者: 王明玉 苑尚博 李威 李伟克 宋佳军 司莉青 王亚惠 赵凤君 田晓瑞 李笑笑 舒立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北京100190
【目的】分析引发雷击火各因素的数量化特征,明确密集型雷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雷击火发生影响的机制。【方法】基于雷击火感知体系,对监测到的雷电指标、气象因子和雷击火发生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分析2022年春防期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