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33 篇 期刊文献
  • 4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78 篇 工学
    • 25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11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5 篇 电气工程
    • 6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冶金工程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3 篇 理学
    • 3 篇 物理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战术学
    • 1 篇 军队指挥学

主题

  • 23 篇 超临界水
  • 18 篇 临界热流密度
  • 17 篇 超临界二氧化碳
  • 16 篇 热工水力
  • 15 篇 自然循环
  • 15 篇 矩形窄缝通道
  • 14 篇 过冷沸腾
  • 11 篇 数值模拟
  • 10 篇 实验研究
  • 10 篇 蒸汽发生器
  • 10 篇 流动不稳定性
  • 10 篇 矩形通道
  • 8 篇 可视化
  • 8 篇 微液层蒸干模型
  • 7 篇 两相流
  • 7 篇 传热特性
  • 7 篇 摇摆条件
  • 7 篇 摇摆运动
  • 7 篇 窄间隙矩形通道
  • 7 篇 传热

机构

  • 331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33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29 篇 清华大学
  • 26 篇 重庆大学
  • 1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4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1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0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8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8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7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7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 篇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6 篇 四川大学
  • 6 篇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
  • 5 篇 东南大学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 篇 中核核反应堆热工...
  • 4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3 篇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

作者

  • 183 篇 黄彦平
  • 109 篇 闫晓
  • 93 篇 yan xiao
  • 89 篇 huang yanping
  • 64 篇 徐建军
  • 61 篇 huang yan-ping
  • 57 篇 肖泽军
  • 55 篇 昝元锋
  • 52 篇 zan yuanfeng
  • 39 篇 陈炳德
  • 39 篇 曾小康
  • 38 篇 卓文彬
  • 38 篇 xu jianjun
  • 33 篇 xiao ze-jun
  • 29 篇 昝元峰
  • 28 篇 袁德文
  • 26 篇 谢添舟
  • 25 篇 zhuo wenbin
  • 23 篇 臧金光
  • 23 篇 王俊峰

语言

  • 3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382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蒸汽流速对旋叶式汽水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6年 第S2期37卷 111-115页
作者: 李勇 黄振 袁德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基于两流体模型和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在不同的入口流速条件下,对旋叶式汽水分离器的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蒸汽流速对不同直径液滴分离过程以及壁面附近液膜或高液滴浓度弥散层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蒸汽流速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矩形窄缝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可视化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2年 第S1期33卷 23-27页
作者: 谢添舟 陈炳德 闫晓 徐建军 肖泽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以去离子水为介质,研究热流密度、入口过冷度和质量流速等热工参数对矩形通道内汽泡脱离直径的影响。主要参数如下:主流流体流动方向分别为竖直向上和纵倾45o,压力为0.16 MPa,质量流速G=300~700 kg/(m2.s),热流密度q=27.6~228.3 kW/m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竖直和倾斜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型转变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4期36卷 4-7页
作者: 谢添舟 陈炳德 徐建军 鲍伟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以去离子水和空气为两相介质,研究了竖直和倾斜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型,发现通道内存在弥散泡状流、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5种流型。通过对流型间转变特性的机理分析,构建了竖直和倾斜条件下各流型的转变准则,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飞秒激光改性表面化点密度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2年 第5期43卷 95-99页
作者: 唐吴宇 周磊 张君毅 闫晓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以不锈钢材料为实验件,采用飞秒激光技术加工有序微纳结构来制备改性表面,并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开展池沸腾化点密度实验研究,获取了不同热工参数条件下3种不同实验表面(常规表面、改性表面1、改性表面2)的化点密度实验数据,定量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竖直窄缝通道内轴向功率阶跃分布下临界热流密度理论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6年 第4期37卷 6-10页
作者: 刘叶 赵大卫 刘文兴 昝元锋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采用竖直窄缝通道内功率阶跃分布下的临界试验结果对非均匀加热临界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所预测临界触发位置、临界热流密度(CHF)及临界对应平均热流密度与试验结果的偏差均在合理范围内。采用该非均匀加热临界预测模型开展功率阶跃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自然循环条件下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倒流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8年 第4期39卷 43-47页
作者: 唐瑜 徐建军 谢添舟 周慧辉 黄彦平 谭曙时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在自然循环工况下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入口流量为0.4~0.7 kg/s的参数范围内,开展了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倒流特性实验。针对9种不同长度的U型传热管,分别设置9个倒流监测点,获得了倒流在不同长度U型管中的分布特性。基于传热管压降实测数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水冷CSR1000燃料组件子通道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1期34卷 40-44页
作者: 杜代全 肖泽军 闫晓 曾小康 黄彦平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利用实验数据和计算流体力学(CFD)商用软件CFX对现有子通道分析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超临界水冷(SCWR)分析中的适用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对ATHAS程序进行改进。采用改进的ATHAS程序对超临界水冷CSR1000燃料组件进行稳态子通道分析,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通道局部倾斜效应对临界热流密度特性影响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4期36卷 8-11页
作者: 刘文兴 彭劲枫 徐建军 黄彦平 杨祖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针对次临界能源包层燃料区冷却剂通道的弯曲结构及相应的运行工况,建立能够预测通道局部倾斜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的机理模型,并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竖直和倾斜条件下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模型具有较好的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过冷度对窄缝通道内单蒸汽泡运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0年 第3期41卷 57-61页
作者: 张利琴 黄彦平 昝元锋 王俊峰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对窄缝通道内过冷条件下单蒸汽泡运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过冷度对单蒸汽泡运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冷条件下,单蒸汽泡在上升过程中,其尺寸不断减小,形状也不断改变;单蒸汽泡界面存在冷凝现象,过冷度越大,直径减小越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传热关系式的整理与评估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2年 第S1期33卷 28-31页
作者: 黄志刚 曾小康 李永亮 闫晓 肖泽军 黄彦平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在超临界条件下流体升温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变,所以现有的超临界传热关系式基本都是参考亚临界条件下的单相传热关系式再添加相应的修正项得到。对现有的超临界传热关系式进行分类整理,介绍各类计算方法的特点并用实验数据对各类计算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