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2 篇 期刊文献
  • 10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9 篇 工学
    • 282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73 篇 电气工程
    • 42 篇 机械工程
    • 28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4 篇 软件工程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9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5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3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2 篇 光学工程
  • 10 篇 理学
    • 5 篇 系统科学
    • 3 篇 物理学
  • 7 篇 管理学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25 篇 反应堆
  • 22 篇 核电厂
  • 19 篇 核反应堆
  • 19 篇 压力容器
  • 19 篇 核电站
  • 14 篇 反应堆压力容器
  • 13 篇 断裂力学
  • 11 篇 燃料组件
  • 11 篇 有限元
  • 10 篇 数值模拟
  • 7 篇 cfd
  • 7 篇 压水堆
  • 7 篇 有限元分析
  • 7 篇 华龙一号
  • 7 篇 计算流体力学
  • 6 篇 流固耦合
  • 6 篇 数字化
  • 6 篇 疲劳分析
  • 6 篇 应力分析
  • 6 篇 pid

机构

  • 27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8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7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4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1 篇 清华大学
  • 18 篇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
  • 11 篇 南华大学
  • 11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0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0 篇 重庆大学
  • 9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7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7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 篇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
  • 5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5 篇 国家能源海洋核动...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作者

  • 32 篇 臧峰刚
  • 31 篇 张毅雄
  • 27 篇 王远隆
  • 23 篇 孙英学
  • 22 篇 姚栋
  • 21 篇 郑连纲
  • 19 篇 卢岳川
  • 18 篇 刘文进
  • 16 篇 杨宇
  • 15 篇 毛庆
  • 14 篇 yao dong
  • 13 篇 zang feng-gang
  • 13 篇 zhang yi-xiong
  • 13 篇 王伟
  • 13 篇 秋穗正
  • 13 篇 王侃
  • 12 篇 张虹
  • 12 篇 罗英
  • 12 篇 zhang hong
  • 12 篇 苏光辉

语言

  • 49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490 条 记 录,以下是391-400 订阅
排序:
秦二扩LOCA后安全壳内产氢量计算分析
秦二扩LOCA后安全壳内产氢量计算分析
收藏 引用
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和粒子输运学术会议暨2008年反应堆物理会议
作者: 胡建军 芮旻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压水核电站LOCA(失水事故)后,由于反应堆冷却剂的辐照分解、锆水反应等机制,在安全壳内产生大量的氢气,这些氢气与安全壳内的氧气混合形成易爆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爆炸的危险。 LOCA后可能释放到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必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亚湾核电站第十循环芯换料设计
大亚湾核电站第十循环堆芯换料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第十届反应堆数值计算和粒子输运学术会议暨2004年反应堆物理会议
作者: 李冬生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大亚湾核电站第十循环芯换料设计采用SCIENCE核程序包进行计算,辅以HADES-II处理程序,自动生成一维模型和综合法程序输入数据,并且自动生成换料设计报告.本报告介绍了芯换料设计需提交给核电站的设计文件和所用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裂纹对悬臂输流管道颤振特性的影响
裂纹对悬臂输流管道颤振特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第十六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
作者: 叶献辉 蔡逢春 臧峰刚 张毅雄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基于适用于含非材料体(non-materialvolumes)系统的Lagrange方程,采用由无裂纹悬臂梁的模态函数加入分段立方多项式构造的裂纹梁的模态函数,推导出了含裂纹的悬臂输流管道的线性运动方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研究裂纹参数对悬臂输流管道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应堆模型线性化问题
收藏 引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年 第12期 227-229页
作者: 王远隆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中心 成都610213
反应堆模型的线性化是早期研究反应堆动力学特性和分析控制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实际工程而言,反应堆的非线性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像理论分析那样直接对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工程应用中对反应堆非线性特性的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型先进压水核电站芯装载方案设想
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堆芯装载方案设想
收藏 引用
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学会二〇〇七年学术年会
作者: 李冬生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核电站芯装载方案是反应堆设计的重要基础,它首先必须满足核安全的要求,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性。通过分析国内、外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芯装载,对反应堆输出功率、燃料组件数、芯平均线功率密度进行比较,给出我国大型先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型屏蔽泵转子轴系动态性能敏感性分析
大型屏蔽泵转子轴系动态性能敏感性分析
收藏 引用
第三届核能行业核级泵技术研讨会
作者: 邓礼平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为保证大型屏蔽泵满足核电应用的可靠性以及寿命要求,本文对核电大型屏蔽泵转子导轴承的磨损速率、温度变化等因素对转子轴系的动态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由此导致的轴承水膜刚度对转子轴系动态性能影响的敏感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来源: 评论
核能海水淡化芯核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核能海水淡化堆堆芯核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第十一届反应堆数值计算和粒子输运学术会议暨2006年反应堆物理会议
作者: 刘旭东 陈长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本文介绍海水淡化燃料组件的选择和芯核设计所采取的措施。 提出一个额定功率为245MW、芯压力0.43MPa、冷却剂平均温度90.5℃的芯核设计可行性研究方案。反应堆芯由69个截短φ9.5-17×17燃料组件组成;设置控制棒和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机构和结构的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协同优化
收藏 引用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7年 第3期30卷 49-53,60页
作者: 庞晓平 聂东 陈进 邹智红 王浩煜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针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建模困难,结构复杂,计算量大,不宜进行集成有限元优化且机构和结构参数存在耦合的问题。采用UG进行整个工作装置参数化建模,规则化网格以降低计算规模,基于应力分布选择危险工况,同时采用基于二次回归的Pareto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计算机和航天工程看核电站升级换代
收藏 引用
仪器仪表用户 2017年 第9期24卷 74-77页
作者: 王远隆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中心 成都610213
升级换代是所有工业企业产品都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它也是市场竞争凸显出的一种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己淘汰自己。新产品是自己开发出来的。如此,对企业旧有的产品而言,轻者,市场空间开始受到压缩;重者,不得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应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收藏 引用
自动化信息 2012年 第12期 45-47,44页
作者: 王远隆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中心 成都610041
文对核反应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别用常规PID控制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实现对被控对象反应堆的控制,给出了改善反应堆控制系统鲁棒性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