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2 篇 期刊文献
  • 108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9 篇 工学
    • 282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73 篇 电气工程
    • 42 篇 机械工程
    • 28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6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4 篇 软件工程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9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5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4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3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2 篇 光学工程
  • 10 篇 理学
    • 5 篇 系统科学
    • 3 篇 物理学
  • 7 篇 管理学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25 篇 反应堆
  • 22 篇 核电厂
  • 19 篇 核反应堆
  • 19 篇 压力容器
  • 19 篇 核电站
  • 14 篇 反应堆压力容器
  • 13 篇 断裂力学
  • 11 篇 燃料组件
  • 11 篇 有限元
  • 10 篇 数值模拟
  • 7 篇 cfd
  • 7 篇 压水堆
  • 7 篇 有限元分析
  • 7 篇 华龙一号
  • 7 篇 计算流体力学
  • 6 篇 流固耦合
  • 6 篇 数字化
  • 6 篇 疲劳分析
  • 6 篇 应力分析
  • 6 篇 pid

机构

  • 27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8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7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4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1 篇 清华大学
  • 18 篇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
  • 11 篇 南华大学
  • 11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10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0 篇 重庆大学
  • 9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7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7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 篇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
  • 5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5 篇 国家能源海洋核动...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作者

  • 32 篇 臧峰刚
  • 31 篇 张毅雄
  • 27 篇 王远隆
  • 23 篇 孙英学
  • 22 篇 姚栋
  • 21 篇 郑连纲
  • 19 篇 卢岳川
  • 18 篇 刘文进
  • 16 篇 杨宇
  • 15 篇 毛庆
  • 14 篇 yao dong
  • 13 篇 zang feng-gang
  • 13 篇 zhang yi-xiong
  • 13 篇 王伟
  • 13 篇 秋穗正
  • 13 篇 王侃
  • 12 篇 张虹
  • 12 篇 罗英
  • 12 篇 zhang hong
  • 12 篇 苏光辉

语言

  • 49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490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排序:
基于MOOSE平台的高阶全隐式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6期42卷 50-57页
作者: 牛钰航 贺亚男 巫英伟 向烽瑞 邓超群 于洋 苏光辉 秋穗正 田文喜 卢忝余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平台MOOSE开发了模块化系统安全分析程序ZEBRA,并采用高阶全隐式离散格式建立了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对核反应堆系统中子扩散、二维固体导热和一维流体进行耦合计算。针对单管流动传热问题,对ZEBRA程序进行了耦合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锆合金包壳在微动磨蚀环境下的界面损伤行为
收藏 引用
中国表面工程 2022年 第4期35卷 41-49页
作者: 焦拥军 李正阳 蒲曾坪 任全耀 郑美银 巫英伟 秋穗正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锆合金燃料棒包壳在反应堆内会由于流致振动与定位格架发生微动磨蚀,现有研究并未考虑高温水环境下燃料棒包壳与格架之间的腐蚀加速磨损现象。通过微动磨损试验设备结合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不同外加电位(-0.8 V、-0.4 V、0 V、0.4 V和0.8V...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流负载对滑动电接触系统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表面技术 2023年 第8期52卷 142-150页
作者: 李发强 王东伟 巫英伟 陈晓 陈泽生 杨睿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目的探讨电流对滑动电接触摩擦学行为特性的影响,厘清电流负载与滑动电接触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黄铜材料为对摩副,在自行设计的摩擦滑动电接触试验机上进行球-面电接触摩擦学试验。分别输入0.2、1、2 A的直流负载,采集界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机器视觉的探测器组件定位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核科学与工程 2019年 第4期39卷 652-659页
作者: 李娜 安彦波 熊思勇 湛卉 余志伟 郝江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针对“华龙一号”反应堆芯探测器组件水下远距离拆除需求,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性和便利性,通过图像识别和处理,实现探测器组件目标位置的快速定位.定位算法充分考虑实际拆除环境中视觉摄像头偏斜、探测器组件倾斜、水雾环境等工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空间氦氙布雷顿循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3年 第11期57卷 46-57页
作者: 陈伟雄 梁铁波 姜超 廖先伟 钱奕然 唐鑫 严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氦氙混合物为工质的布雷顿循环具有循环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适合作为空间核反应堆的能量转换系统。在深入调研空间氦氙布雷顿循环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的相关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棒位探测器电源系统比例复数积分控制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2年 第6期43卷 162-167页
作者: 高龙将 徐奇伟 于天达 唐健凯 罗凌雁 李晴朝 黄思语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单相逆变器在核电厂棒位检测系统中工作于电压源模式,其负载棒位探测器通常等效为阻感性负载,而阻感性负载连接至逆变器输出端不能稳定地输出正弦电压。为此,本文针对单相逆变器棒位探测器电源系统提出了一种比例复数积分(PCI)控制策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特征线方法的三维中子输运程序(Ⅱ)——数值验证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0年 第2期31卷 16-20页
作者: 柴晓明 姚栋 王侃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介绍了开发的三维中子输运特征线方法程序TCM,使用数值实例对TCM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同时比较了不同插值阶数、离散角度数目和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特征线方法程序TCM能够求解任意几何形状及反射边界条件的中子输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泄漏率的核设备密封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1年 第10期55卷 1827-1835页
作者: 王东辉 傅孝龙 曾庆娜 臧峰刚 刘晓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13 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实验)中心 四川成都610213
本文以稳压器双锥密封结构为对象,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模型模拟了垫片的压缩回弹力学行为,探究了降温速率和螺栓预紧力变化对密封面接触压力的影响,利用基于泄漏率的密封模型对密封性能进行了科学表征,建立了以最大允许泄漏率为准则的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06年 第6期27卷 13-17页
作者: 张毅雄 杨宇 西安交通大学 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为评价热分层对稳压器波动管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稳压器波动管热分层发生的条件。以百万千瓦级三环路压水核电厂核反应堆为例,建立了热分层瞬态,研究了热分层应力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将一个复杂的三维应力分析问题简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三维物理-热工耦合系统RECON的开发与验证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年 第10期46卷 1226-1231页
作者: 刘余 李峰 张虹 张渝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实验)中心 四川成都610041
基于RELAP5、COBRA-Ⅳ和NLSANMT程序,采用并行耦合模式与并行虚拟机技术,开发了三维物理-热工耦合系统RECON,其耦合形式灵活,可根据分析需要选择用于耦合的程序。利用系列基准题进行了验证,特别是针对MSLB基准题的计算,与国际上众多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