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19 篇 期刊文献
  • 230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2,85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73 篇 工学
    • 1,690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415 篇 电气工程
    • 230 篇 机械工程
    • 16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4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2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1 篇 软件工程
    • 87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8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0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0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7 篇 土木工程
    • 17 篇 水利工程
    • 1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4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2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7 篇 管理学
    • 4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公共管理
  • 45 篇 理学
    • 17 篇 数学
    • 10 篇 物理学
    • 10 篇 系统科学
  • 20 篇 经济学
    • 20 篇 应用经济学
  • 13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8 篇 农学
    • 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篇 艺术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14 篇 核电厂
  • 85 篇 反应堆
  • 72 篇 数值模拟
  • 50 篇 压水堆
  • 49 篇 华龙一号
  • 47 篇 核反应堆
  • 46 篇 蒸汽发生器
  • 41 篇 压力容器
  • 39 篇 燃料组件
  • 38 篇 核电站
  • 37 篇 反应堆压力容器
  • 36 篇 严重事故
  • 35 篇 可靠性
  • 34 篇 cfd
  • 34 篇 控制棒驱动机构
  • 33 篇 堆内构件
  • 33 篇 流致振动
  • 31 篇 自然循环
  • 28 篇 仿真
  • 27 篇 有限元

机构

  • 2,27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7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78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65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27 篇 清华大学
  • 85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7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6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53 篇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
  • 52 篇 南华大学
  • 38 篇 重庆大学
  • 34 篇 四川大学
  • 29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26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2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9 篇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
  • 18 篇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
  • 18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5 篇 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102 篇 邓坚
  • 89 篇 张毅雄
  • 85 篇 李庆
  • 84 篇 余红星
  • 70 篇 li qing
  • 70 篇 deng jian
  • 67 篇 罗英
  • 65 篇 柴晓明
  • 65 篇 陈平
  • 64 篇 刘余
  • 58 篇 姚栋
  • 54 篇 芦韡
  • 52 篇 chen ping
  • 51 篇 yu hongxing
  • 51 篇 臧峰刚
  • 50 篇 yao dong
  • 50 篇 王侃
  • 49 篇 冯志鹏
  • 48 篇 李垣明
  • 47 篇 周毅

语言

  • 2,85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试验室"
2850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基于水力学力的定位格架防勾挂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8年 第6期39卷 19-22页
作者: 陈杰 彭园 雷涛 陈平 李权 黄永忠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定位格架是组成燃料组件的重要部件之一,与上、下管座共同构成了整个组件的外部轮廓。为减小燃料组件吊装过程中的勾挂风险,外条带上设置导向翼已成为定位格架结构设计上的重大改进。本文主要从燃料组件在芯的水力学环境出发,基于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反应堆冷却剂泵叶轮水力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9年 第5期40卷 41-45页
作者: 蒋鸿 周婧 刘立志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反应堆冷却剂泵叶轮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该泵叶轮水力性能的分析结果。根据CFD分析结果,叶片入口轮毂侧流动冲角过大,叶轮额定流量下的扬程低于设计要求,必须汽蚀余量(NPSHr)较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ORCA-3D软件调硼临界燃耗计算功能的开发和初步验证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9年 第4期40卷 161-165页
作者: 安萍 马永强 郭凤晨 孙伟 芦韡 刘东 李庆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调硼临界燃耗计算功能是芯核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先进节块法芯三维少群中子学计算软件CORCA-3D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研发的芯核设计软件,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本文介绍CORCA-3D软件的调硼临界燃耗计算功能主要涉及的物理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摇摆对棒束通道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4年 第5期45卷 262-268页
作者: 程坤 鲜麟 冉旭 周科 喻娜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为掌握摇摆条件对于自然循环流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利用带棒束加热通道的自然循环回路实验系统,开展静态与摇摆条件下的流动不稳定性实验对比研究。实验研究发现,静态条件下棒束通道内存在的流动不稳定性为密度波型脉动(DWO),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电仪控软件项目敏捷开发实践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8年 第S1期52卷 147-151页
作者: 闫昊 许秀 夏群 李哲 王瑾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敏捷项目管理的开发思想以迭代、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等为核心,经营理念以人为核心.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产品开发实践.本文以如何将敏捷项目管理方法融入核动力核电仪控软件项目管理为主线,探讨传统项目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ALSTM-GPC在核电厂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S02期42卷 41-47页
作者: 邓志光 青先国 吴茜 郑晓 朱毖微 朱加良 吕鑫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针对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面对复杂系统时控制效果欠佳的问题,充分结合深度学习在特征提取、回归预测以及预测控制在处理多变量、强耦合等问题的优势,先通过ALSTM深度网络构建预测模型控制器,该预测模型以对象一维时序信号作为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正电子衰变核素的符合探测效率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4年 第1期45卷 246-252页
作者: 卓祥林 青先国 杨振雷 包超 蒋天植 李进 卢佳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为了降低一回路压力边界冷却剂泄漏监测的测量下限,本文基于正电子衰变核素开展了符合探测效率研究。为了提高符合探测效率,采用蒙特卡罗程序Geant4对符合探测装置中的粒子输运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研究了符合探测装置结构和探测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水CSR1000设计优化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6年 第5期37卷 161-166页
作者: 王连杰 卢迪 陈炳德 姚栋 赵文博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利用开发的超临界水(SCWR)芯稳态性能分析程序SNTA,研究分析中国百万千瓦级SCWR(CSR1000)优化芯燃耗性能、反应性控制能力、功率分布、最大燃料包壳温度和最大线功率密度等稳态性能,并给出与组件功率相匹配的第II流程冷却剂流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核电厂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失效概率评价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7年 第6期38卷 66-71页
作者: 汤华鹏 张知竹 李海博 张凯 邓纯锐 冉旭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先进核电厂设计中大量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提高反应堆安全性。但目前尚无系统性评价非能动系统的成熟方法,而且概率安全评价(PSA)也未考虑非能动系统自然循环现象不确定性导致的功能失效。在欧盟非能动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项目(RMPS)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预测传热管涡致振动的改进尾流振子模型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4年 第5期35卷 22-27页
作者: 冯志鹏 臧峰刚 张毅雄 叶献辉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针对传热管的漩涡脱落诱发振动问题,在经典尾流振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预测传热管涡致振动的改进尾流振子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传热管涡致振动的重要特性。首先,通过研究发现,采用联合的位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