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9 篇 期刊文献
  • 17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9 篇 工学
    • 179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2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机械工程
    • 15 篇 电气工程
    • 10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0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3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6 篇 管理学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理学
    • 2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10 篇 特征线方法
  • 8 篇 反应堆
  • 8 篇 蒙特卡罗方法
  • 6 篇 均匀化
  • 6 篇 数值模拟
  • 6 篇 计算流体力学
  • 6 篇 核电厂
  • 5 篇 溶液堆
  • 5 篇 热工水力
  • 4 篇 严重事故
  • 4 篇 cfd
  • 4 篇 定位格架
  • 4 篇 群常数
  • 4 篇 时空动力学
  • 4 篇 中子输运方程
  • 3 篇 多群耦合gmres
  • 3 篇 再淹没
  • 3 篇 节块格林函数法
  • 3 篇 relap5
  • 3 篇 行波堆

机构

  • 13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14 篇 清华大学
  • 7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8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4 篇 重庆大学
  • 11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6 篇 复旦大学
  • 5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 篇 核反应堆技术全国...
  • 4 篇 四川大学
  • 3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3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3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3 篇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
  • 3 篇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

作者

  • 63 篇 王侃
  • 29 篇 姚栋
  • 26 篇 李庆
  • 15 篇 柴晓明
  • 15 篇 黄善仿
  • 14 篇 张虹
  • 13 篇 马誉高
  • 12 篇 刘余
  • 12 篇 余红星
  • 11 篇 俞冀阳
  • 11 篇 于俊崇
  • 9 篇 李满仓
  • 9 篇 潘良明
  • 8 篇 吴文斌
  • 8 篇 马在勇
  • 7 篇 李垣明
  • 7 篇 汪量子
  • 7 篇 李权
  • 7 篇 江光明
  • 7 篇 宫兆虎

语言

  • 24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151-160 订阅
排序:
内排烟效率因子研究
收藏 引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7年 第1期39卷 45-49页
作者: 孙燕 黄弘 李发强 郝承明 罗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森泰英格(成都)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207
为合理有效地评估内排烟统的性能,采用火灾区域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SVE1、L-PFR、EFCS3这3个通风换气因子用以评价内排烟效果的合理性,得到用L-PFR因子衡量排烟效率时,在排烟面积或排烟速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空间建筑内火灾的分区控制研究
收藏 引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7年 第2期39卷 144-147,157页
作者: 孙燕 黄弘 李发强 于德勇 郝承明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森泰英格(成都)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207
为了研究大空间建筑内火灾的分区控制,将空间划分为不同危险程度的区域,提出了用人均换气率L-PFR(P)因子作为划分区域的指标并经过计算确定了具体的指标值。通过与传统的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比较,证明了用L-PFR(P)作为划分不同危险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汽-水分离器内双液滴碰撞的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1期36卷 18-22页
作者: 张迪 罗琦 黄伟 王侃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成都610041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模拟压水汽-水分离器内等直径液滴对心碰撞,研究典型的聚合,低、中、高韦伯数(We)的反射分离过程。观察碰撞过程中液滴的形状,记录并分析动能和表面能相互转化以及能量耗散的进程。结果表明:在高We反射分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动态模拟与比例控制的液滴曳力数计算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S2期36卷 64-68页
作者: 张迪 罗琦 黄伟 王侃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成都610041
液滴的曳力数是影响液滴行为的关键因素,尚未有成熟的通用计算公式。提出一种计算液滴曳力数的方法:动态模拟液滴在均匀气流中的运动,通过加入动量方程的体积力源项,对液滴质心位置进行控制,使液滴做近似简谐运动,根据运动过程中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板元件过热熔融物迁移过程的HBI计算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2期36卷 51-54页
作者: 张卓华 于俊崇 彭诗念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成都610041
对比不同函数近似形式在过冷壁面与不同熔融物过热度下与精确解析解间的误差,选取适合计算过冷壁面上过热熔融物凝固问题的函数近似形式。结合准稳态方法研究3层结构下熔融物凝固过程中凝固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竖直加热圆管内过冷沸腾及CHF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1期36卷 168-172页
作者: 李权 焦拥军 于俊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基于欧拉两流体模型和非平衡过冷沸腾模型,完成过冷沸腾数值模型的构建,并通过与Bartolomei单管过冷沸腾实验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圆管的沸腾曲线,将进入"临界区"后的第一个点作为偏离泡核沸腾(DNB...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ANDU反应堆ZCU水位搜索功能的开发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4期36卷 95-97页
作者: 巨海涛 吴宏春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西安交通大学核能系 西安710049
研究CANDU反应堆液体区域控制单元(ZCU)水位的搜索方法,提出了ZCU临界水位、目标功率分布搜索的算法及分析公式,并且将水位搜索功能加入到程序DONJON中。针对秦山核电厂三期CANDU反应堆进行了ZCU临界水位、目标功率分布搜索和联合搜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竖直管道中弹状流空泡份额测量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2期36卷 165-167页
作者: 伍享享 黄善仿 白苏 李仲春 李松蔚 周铃岚 江光明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采用双头局部电容探针测量空气-水两相流中弹状流的空泡份额和气泡速率。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该新型探针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该探针测量弹状流中的两相信号。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局部电容探针抗干扰性好、输出信号稳定,探针测得的动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5×5定位格架棒束通道阻力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5年 第2期36卷 28-32页
作者: 李权 陈杰 焦拥军 于俊崇 陈平 雷涛 茹俊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采用数值方法对5×5定位格架棒束通道的阻力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常用的减小弹簧、刚凸高度,使其与燃料棒间留有微小间隙的方式对格架进行几何建模,发现计算得到局部阻力数明显小于实验值,分析原因并参考面接触的思路,提出改进的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波形板干燥器内液滴模拟的GPU加速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年 第3期49卷 491-496页
作者: 张迪 黄伟 罗琦 王侃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四川成都610041
基于CUDA C,使用GPU模拟了波形板内大量液滴的二维运动。根据GPU硬件特性,优化了模拟算法。在CPU上实现相同算法,对比了单一液滴直径、不同液滴数量下GPU与CPU的计算时间。结果表明:液滴数量越大,GPU并行加速效果越明显,在液滴数量较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