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11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39 篇 工学
    • 38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42 篇 机械工程
    • 4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4 篇 电气工程
    • 1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 篇 软件工程
    • 1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6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光学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管理学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29 篇 数值模拟
  • 13 篇 自然循环
  • 13 篇 特征线方法
  • 11 篇 relap5
  • 11 篇 热工水力
  • 10 篇 控制棒驱动机构
  • 9 篇 蒙特卡罗方法
  • 9 篇 核电厂
  • 8 篇 定位格架
  • 7 篇 湍流模型
  • 7 篇 cfd
  • 7 篇 流动不稳定性
  • 7 篇 矩形通道
  • 6 篇 蒸汽发生器
  • 6 篇 不凝性气体
  • 6 篇 不确定性分析
  • 6 篇 均匀化
  • 6 篇 摇摆运动
  • 6 篇 压水堆
  • 6 篇 蒙特卡罗

机构

  • 455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16 篇 清华大学
  • 82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6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45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4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30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1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20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0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17 篇 重庆大学
  • 15 篇 四川大学
  • 15 篇 北京化工大学
  • 13 篇 南华大学
  • 13 篇 中山大学
  • 12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8 篇 海军工程大学
  • 8 篇 复旦大学
  • 7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7 篇 上海电力大学

作者

  • 63 篇 王侃
  • 43 篇 wang kan
  • 31 篇 姚栋
  • 29 篇 邓坚
  • 28 篇 李庆
  • 28 篇 deng jian
  • 26 篇 张虹
  • 25 篇 谭思超
  • 25 篇 zhang hong
  • 21 篇 yao dong
  • 21 篇 li qing
  • 19 篇 tan sichao
  • 18 篇 余红星
  • 17 篇 刘余
  • 17 篇 liu yu
  • 15 篇 李满仓
  • 15 篇 lu tao
  • 15 篇 柴晓明
  • 15 篇 卢涛
  • 15 篇 黄善仿

语言

  • 5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工程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545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排序:
小波改进算法在泵转子故障识别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4年 第6期35卷 139-143页
作者: 陈志辉 闵远胜 李毅 夏虹 邓礼平 黄伟 黄华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01
小波变换对转动机械振动信号的识别具有特有的效果。但小波包变换在工程应用中,存在频率混淆、幅值失真等缺陷,采用频率补偿算法,并选取了泵转子的动不平衡、弯+动不平衡等典型故障试验数据,通过分析,验证频率补偿算法能够提取振动信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使用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加速中子输运特征线方法
收藏 引用
计算物理 2010年 第4期27卷 541-547页
作者: 柴晓明 姚栋 王侃 于颖锐 汪量子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提出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GCMFD),可以使用三维任意几何形状的粗网格来加速中子输运特征线方法(MOC),同时给出确定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中宽度因子的方法.将广义粗网有限差分方法应用到三维特征线方法程序TCM中,若干基准题的验证表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力注水过程流动不稳定现象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 第1期53卷 132-139页
作者: 杜政瑀 佟立丽 曹学武 王小吉 侯丽强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重力驱动注水过程中由于流量较小以及蒸汽的积聚可能导致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对核反应堆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搭建了重力注水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蒸汽出口形阻、高位储水箱水位和加热棒初始温度下流动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耦合损伤本构模型的508-3钢循环塑性变形模拟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8年 第1期39卷 165-168页
作者: 张丽屏 田俊 李建 杨宇 阚前华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610031
基于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了508-3钢在200℃下的循环累积塑性变形模拟研究。通过单轴拉伸和循环加载实验获得了试验数据并拟合确定了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参数,然后利用该本构模型模拟了材料的单调加载变形行为和循环累积塑性变形行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堵流条件下矩形并联通道非均匀流动传热模拟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3年 第S01期44卷 1-8页
作者: 陈佳跃 王泽锋 王啸宇 陈焕栋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51908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为建立矩形并联通道非均匀流动传热模拟方法,针对板型燃料元件的安全分析提供新的模拟方法和工具,本研究采用一维两流体模型和燃料元件二维导热模型开发热工水力瞬态分析程序,对堵流条件下非均匀流动传热进行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氦-氙混合气体动力粘度测量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6期42卷 32-37页
作者: 胡文桢 李仲春 刘晓晶 邓坚 曲文海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针对氦-氙混合气体热物性参数的研究匮乏问题,对氦-氙混合气体的粘度进行了研究。基于双毛细管法设计实验装置,并考虑了修正项;采用氩气对实验装置进行标定后,测量了2种氦-氙混合气体(15、40 g/mol)在温度298.15~548.15 K、压力0.1~2.5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水冷却钍基长寿命模块化小概念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1年 第2期42卷 23-28页
作者: 孙启政 王连杰 张滕飞 李向阳 刘晓晶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基于传统压水(PWR)技术,提出一种重水冷却的钍基长寿命模块化小(RMSMR)的概念设计方案,采用二维模型系统分析并对比了PWR和RMSMR的燃料类型、慢化剂类型等参数,获得反应堆各项中子学参数的变化机理;然后基于二维计算结果提出了最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模块式小型压水腔注水系统下封头设计两相数值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7年 第6期38卷 147-151页
作者: 李昊翔 朱大欢 李松蔚 李权 曾未 郭赟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1500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成都6102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230026
腔注水系统(CIS)可用于导出严重事故下位于压力容器底部的芯熔融物余热,防止压力容器熔穿,有效缓解严重事故后果。将数值计算预测下封头临界热流密度(CHF)的方法用于模块式小型下封头不同形状下CHF预测,筛选出安全裕量更高的下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界面跟踪与两流体模型的耦合模型对金属液柱碎化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7年 第3期38卷 12-17页
作者: 钟明君 周月善 林萌 熊进标 杨燕华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针对熔融物与冷却剂相互作用(FCI)过程中多尺度相界面共存的复杂流型,将基于流体体积法(VOF)的界面跟踪模型与两流体模型耦合在一套统一的数值求解框架下,得到一个新的多相流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大尺度界面流体与小尺度界面流体共存的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两相CFD方法的竖直圆管环状流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9年 第6期40卷 7-12页
作者: 徐海淞 王季 熊进标 卢川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结合壁面液膜模型,模拟圆管环状流中的液滴与连续气相的相互作用、液滴在壁面处的沉积与夹带、液膜的沸腾与蒸发等关键物理现象。通过与瑞典皇家理工学的环状流实验结果比较,评价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环状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