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11 篇 期刊文献
  • 3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39 篇 工学
    • 381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42 篇 机械工程
    • 4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6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4 篇 电气工程
    • 1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2 篇 软件工程
    • 1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9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6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5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水利工程
    • 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2 篇 光学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兵器科学与技术
  • 9 篇 管理学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29 篇 数值模拟
  • 13 篇 自然循环
  • 13 篇 特征线方法
  • 11 篇 relap5
  • 11 篇 热工水力
  • 10 篇 控制棒驱动机构
  • 9 篇 蒙特卡罗方法
  • 9 篇 核电厂
  • 8 篇 定位格架
  • 7 篇 湍流模型
  • 7 篇 cfd
  • 7 篇 流动不稳定性
  • 7 篇 矩形通道
  • 6 篇 蒸汽发生器
  • 6 篇 不凝性气体
  • 6 篇 不确定性分析
  • 6 篇 均匀化
  • 6 篇 摇摆运动
  • 6 篇 压水堆
  • 6 篇 蒙特卡罗

机构

  • 455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16 篇 清华大学
  • 82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6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45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4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30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1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20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0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17 篇 重庆大学
  • 15 篇 四川大学
  • 15 篇 北京化工大学
  • 13 篇 南华大学
  • 13 篇 中山大学
  • 12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8 篇 海军工程大学
  • 8 篇 复旦大学
  • 7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7 篇 上海电力大学

作者

  • 63 篇 王侃
  • 43 篇 wang kan
  • 31 篇 姚栋
  • 29 篇 邓坚
  • 28 篇 李庆
  • 28 篇 deng jian
  • 26 篇 张虹
  • 25 篇 谭思超
  • 25 篇 zhang hong
  • 21 篇 yao dong
  • 21 篇 li qing
  • 19 篇 tan sichao
  • 18 篇 余红星
  • 17 篇 刘余
  • 17 篇 liu yu
  • 15 篇 李满仓
  • 15 篇 lu tao
  • 15 篇 柴晓明
  • 15 篇 卢涛
  • 15 篇 黄善仿

语言

  • 54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工程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545 条 记 录,以下是261-270 订阅
排序:
定位绕丝结构对棒束通道热工水力特性影响数值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3年 第2期44卷 37-42页
作者: 刘思超 刘余 田瑞峰 杨小磊 陈曦 李小畅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1500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学院 哈尔滨150001
定位绕丝设计广泛应用于金属快设计及气冷快设计中,本文基于三维精细化绕丝定位棒束通道网格模型模拟分析了定位绕丝螺距、定位绕丝数量及定位绕丝形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棒束通道中流动换热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定位绕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690合金传热管在不同摩擦副条件下的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摩擦学学报 2020年 第3期40卷 314-321页
作者: 米雪 谢海 彭金方 朱旻昊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13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10031
采用MFF-3000电磁振动微动疲劳与磨损试验机,研究两种抗振条材料(退火405不锈钢和淬火回火06Cr13)对690合金传热管的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块/管线接触方式,即线接触.试验结束后,采用OM、SEM、EDX和EPMA和三维光学显微镜对磨痕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摇摆运动下自然循环高含汽率流动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年 第3期47卷 371-375页
作者: 王占伟 谭思超 张文超 高璞珍 张虹 杜思佳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针对摇摆运动下自然循环高含汽率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摇摆运动下的自然循环单相流动波动不同,摇摆运动下的自然循环高含汽率流动波动幅度很小,流动相对稳定。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摇摆运动下自然循环单相流动和高含汽率流动的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矩形通道内两相脉动流平均摩擦压降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年 第11期47卷 1989-1992页
作者: 周豹 高璞珍 谭思超 田竞达 张虹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通过对截面为40mm×3mm窄矩形通道内不同正弦脉动周期、振幅、平均流量工况下氮气-水两相流(平均分液相雷诺数Rel<10 000,平均分气相雷诺数Reg<800)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两相脉动流与单相水脉动流的规律不同,平均压差对脉动周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两相CFD的非均匀加热圆管CHF预测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9年 第3期40卷 6-11页
作者: 李权 陈平 黄永忠 陈杰 焦拥军 于俊崇 Maria Avramova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美国27695
为建立非均匀加热工况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方法,以对换热系统的安全分析提供新的辅助手段,本研究采用欧拉两流体模型和壁面沸腾模型,对非均匀加热圆管的CHF进行预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不同热流密度下近壁面空泡份额和壁面温度的分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温液钠在不锈钢丝网吸液芯中毛细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24年 第2期45卷 110-115页
作者: 朱怡儒 马誉高 张卢腾 席治国 唐思邈 马在勇 潘良明 张卓华 丁书华 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4 重庆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重庆40004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碱金属高温热管吸液芯的毛细特性对于热管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毛细上升法和称重法在手套箱中开展了高温液态金属钠(简称液钠)在不同目数的304不锈钢丝网吸液芯中毛细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获得了不同温度阶段下吸液芯毛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六角形几何积分输运变分节块法及加速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技术 2020年 第6期43卷 48-54页
作者: 殷晗 张斌 刘晓晶 张滕飞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精确高效的中子学计算方法是快概念设计和方案优化的必备条件。本研究提出一种积分形式的变分节块法以求解六角形节块几何下的三维多群中子输运方程。该方法采用积分方法处理节块内部中子角通量密度,采用偶宇称球谐函数处理节块表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MOC/SN耦合三维中子输运程序KYCORE开发与初步验证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年 第3期29卷 118-122页
作者: 唐霄 李庆 柴晓明 涂晓兰 王侃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KYCORE程序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开发的径向MOC(特征线方法)与轴向SN耦合三维中子输运程序。KYCORE将二维MOC与一维SN通过角通量实现高精度耦合,并通过粗网有限差分实现快速收敛,是目前可工程化应用于三维中子输运计算中精度最高的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稳态芯多物理耦合系统CSSS V1.0的研发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 第5期53卷 863-868页
作者: 安萍 刘东 潘俊杰 赵文博 芦韡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四川成都610213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13 中核集团核能软件与数字化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610213
充分考虑反应堆芯中子学物理、热工水力、燃料等专业的相互耦合过程,将先进节块法芯中子学计算软件NACK V1.0、热工水力子通道软件CORTH V2.0、燃料棒性能分析软件FUPAC V1.1进行集成耦合,得到稳态芯多物理耦合模拟设计分析系统C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对燃爆单元宽度的预测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7年 第2期38卷 72-77页
作者: 侯炳旭 俞冀阳 徐沾杰 江光明 邹志强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100084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213
燃爆单元宽度(λ)是度量可燃气体燃爆风险的一项重要参数。文中把λ和特征化学反应区厚度(δ)联系起来,以无量纲活化能和无量纲温度为自变量,以λ/δ的对数为因变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针对传统参数回归方法的不足,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