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64 篇 期刊文献
  • 226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2,79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15 篇 工学
    • 1,676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401 篇 电气工程
    • 220 篇 机械工程
    • 158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3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2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9 篇 软件工程
    • 87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8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9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0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7 篇 水利工程
    • 17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6 篇 土木工程
    • 1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2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56 篇 管理学
    • 4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公共管理
  • 45 篇 理学
    • 17 篇 数学
    • 11 篇 物理学
    • 9 篇 系统科学
  • 19 篇 经济学
    • 19 篇 应用经济学
  • 13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8 篇 农学
    • 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 篇 艺术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医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09 篇 核电厂
  • 84 篇 反应堆
  • 72 篇 数值模拟
  • 51 篇 压水堆
  • 48 篇 华龙一号
  • 47 篇 核反应堆
  • 43 篇 蒸汽发生器
  • 40 篇 压力容器
  • 38 篇 燃料组件
  • 38 篇 核电站
  • 37 篇 反应堆压力容器
  • 36 篇 严重事故
  • 34 篇 控制棒驱动机构
  • 34 篇 流致振动
  • 33 篇 cfd
  • 32 篇 可靠性
  • 32 篇 堆内构件
  • 30 篇 自然循环
  • 27 篇 有限元
  • 27 篇 仿真

机构

  • 2,28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7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77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67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27 篇 清华大学
  • 84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7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8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3 篇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
  • 50 篇 南华大学
  • 38 篇 重庆大学
  • 34 篇 四川大学
  • 30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26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19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8 篇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
  • 18 篇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
  • 15 篇 北京化工大学
  • 13 篇 中山大学
  • 12 篇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

作者

  • 102 篇 邓坚
  • 89 篇 张毅雄
  • 86 篇 李庆
  • 86 篇 余红星
  • 76 篇 姚栋
  • 68 篇 陈平
  • 65 篇 柴晓明
  • 65 篇 罗英
  • 65 篇 刘余
  • 65 篇 臧峰刚
  • 65 篇 王侃
  • 59 篇 于颖锐
  • 54 篇 芦韡
  • 54 篇 王连杰
  • 48 篇 李垣明
  • 48 篇 冯志鹏
  • 47 篇 周毅
  • 42 篇 李满仓
  • 42 篇 王庆田
  • 41 篇 李毅

语言

  • 2,79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2791 条 记 录,以下是2351-2360 订阅
排序:
反应堆动力学分析方法重新审视核安全性问题
用反应堆动力学分析方法重新审视核安全性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作者: 王远隆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压水反应堆技术研发中心
本文通过对核反应堆动力学瞬态特性分析,给出关系核反应堆系统安全性的两个重要概念——内扰稳定性和外扰稳定性;同时借助基于反应堆动力学分析方法所得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的对比,重新评价核安全性问题和安全保护系统设计问题,提出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轴向行波设计
轴向行波堆堆芯设计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国新研究学术报告会
作者: 孙伟 李庆 倪东洋 王连杰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41
从中子扩散方程和燃耗方程出发,详细推导了轴向行波一维简化计算模型,并针对公式推导中的相关假设从反应堆物理的角度进行解释,从理论上论证了轴向行波燃烧概念的可行性.针对轴向行波设计难点,即启设计,从启区长度选取、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5期34卷 118-123页
作者: 蒋孝蔚 余红星 孙玉发 黄代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安全壳分析程序CONTAIN采用的滞止液膜模型(SFM)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凝质量流量的预测低于试验值。因此,根据扩散层模型(DLM)与SFM在计算冷凝质量流量是等效的,通过对比利用质量分数形式菲克定律发展的改进扩散层模型(GDLM)与DL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芯燃料管理程序Xpack的开发
超临界堆芯燃料管理程序Xpack的开发
收藏 引用
第九届全国新研究学术报告会
作者: 卢迪 夏榜样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41
针对超临界水冷(SCWR)开发了基于节块法的超临界芯燃料管理程序Xpack.该程序包含了中子学程序模块、热工水力程序模块以及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流程构建模块,能实现每个燃耗步内的物理-热工耦合.将Xpack程序的计算结果与SRAC2K6/SPRO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水冷压力容器出口接管和蒸汽腔室热流性能数值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1期34卷 65-70页
作者: 李玉光 王小彬 罗英 杨敏 李翔 付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基于超临界水冷(SCWR)概念结构设计(筒体材料为508-III钢、出口接管和蒸汽腔室材料为Inconel 690),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SCWR出口接管和蒸汽腔室结构设计进行数值分析,得到超临界工况下的压力容器出口接管和蒸汽腔室的稳态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裂纹梁非线性响应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6期34卷 43-47,51页
作者: 蔡逢春 张毅雄 王明利 龚君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含裂纹两端铰支空心梁在简谐激励作用下的运动方程。运动方程考虑了几何非线性以及裂纹的张开闭合状态的交替变化。采用数值算法研究含裂纹空心梁在简谐激励作用下的超谐共振、次谐共振,所得结论与已有文献的结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水冷CSR1000芯初步概念设计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1期34卷 9-14页
作者: 夏榜样 杨平 王连杰 马永强 李庆 李翔 刘静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在借鉴先进沸水、压水以及现有超临界水冷(SCWR)设计技术基础上,提出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水冷设计概念CSR1000。采用单水棒、组合式方形燃料组件,在保证燃料棒均匀慢化的同时简化组件结构;芯冷却剂流动方案为双流程,以提高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摇摆下自然循环矩形双通道系统核热耦合不稳定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S1期34卷 55-60页
作者: 周铃岚 张虹 谭长禄 董化平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将海洋条件热工水力分析程序RELAP5/MC与三维物理瞬态输运程序TDOT-T采用并行方式耦合,对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矩形双通道系统核热耦合不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同相和异相2种振荡模式,分别由摇摆运动和密度波振荡(DWO)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压水核电厂失水事故后安全壳内产氢量计算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S1期34卷 95-98页
作者: 胡建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采用ORIGEN2程序对压水核电厂失水事故工况下芯区和地坑区氢气的产生量进行计算,以合理减少安全壳内可燃气体的控制设计评价的保守性。通过冷却剂的辐照分解产氢以及其他相关计算模型,对600MW(电功率)级压水核电厂失水事故工况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超临界水冷CSR1000总体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3年 第1期34卷 5-8页
作者: 李翔 李庆 夏榜样 李满昌 刘龙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简要介绍了中国超临界水冷(CSR1000)的总体设计,包括总体技术要求、总体技术路线、主要技术参数和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论证。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