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856 篇 期刊文献
  • 258 篇 会议
  • 1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3,1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33 篇 工学
    • 1,834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447 篇 电气工程
    • 260 篇 机械工程
    • 20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7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40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3 篇 软件工程
    • 96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9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77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2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2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8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17 篇 水利工程
    • 16 篇 土木工程
    • 1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5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5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1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65 篇 管理学
    • 5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1 篇 公共管理
  • 49 篇 理学
    • 19 篇 数学
    • 12 篇 物理学
    • 10 篇 系统科学
  • 22 篇 经济学
    • 22 篇 应用经济学
  • 13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8 篇 农学
    • 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篇 艺术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文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20 篇 核电厂
  • 92 篇 反应堆
  • 87 篇 数值模拟
  • 56 篇 压水堆
  • 50 篇 华龙一号
  • 48 篇 蒸汽发生器
  • 48 篇 核反应堆
  • 46 篇 反应堆压力容器
  • 44 篇 燃料组件
  • 43 篇 核电站
  • 42 篇 压力容器
  • 40 篇 严重事故
  • 39 篇 控制棒驱动机构
  • 38 篇 cfd
  • 38 篇 可靠性
  • 37 篇 流致振动
  • 32 篇 堆内构件
  • 32 篇 自然循环
  • 30 篇 热工水力
  • 29 篇 仿真

机构

  • 2,28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7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1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74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131 篇 清华大学
  • 93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76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74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7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58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58 篇 重庆大学
  • 5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53 篇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
  • 53 篇 南华大学
  • 41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0 篇 四川大学
  • 35 篇 西南交通大学
  • 26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19 篇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
  • 19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者

  • 106 篇 邓坚
  • 97 篇 张毅雄
  • 90 篇 余红星
  • 87 篇 李庆
  • 84 篇 罗英
  • 78 篇 姚栋
  • 70 篇 陈平
  • 67 篇 柴晓明
  • 67 篇 刘余
  • 66 篇 臧峰刚
  • 64 篇 王侃
  • 62 篇 于颖锐
  • 54 篇 芦韡
  • 54 篇 王连杰
  • 52 篇 冯志鹏
  • 51 篇 周毅
  • 50 篇 李垣明
  • 44 篇 李毅
  • 44 篇 赖建永
  • 42 篇 李满仓

语言

  • 3,1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重点实验室"
3115 条 记 录,以下是1091-1100 订阅
排序:
事故容错燃料安全性能初步分析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年 第8期54卷 1441-1447页
作者: 杨红发 巫英伟 尹莎莎 刘明皓 汪宇 赖建永 廖先伟 谢海燕 王嘉瑞 欧阳斌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13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
事故容错燃料(ATF)是通过提高燃料材料热物性或包壳材料抗高温氧化性能来加强核燃料的事故容错能力,从而使核燃料能长期忍受严重事故。使用二次开发适用于ATF的RELAP5程序,对UO 2-FeCrAl、FCM-FeCrAl这两种ATF和传统核燃料UO 2-Zir-4进...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船用核动力装置辐射安全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9年 第4期40卷 193-199页
作者: 刘绍强 张宏越 谭怡 吕焕文 王霜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辐射安全技术是船用核动力装置辐射安全水平的根本保障,目前形势下我国船用核动力装置的辐射安全水平亟待提高。对辐射安全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放射性源项分析技术和辐射屏蔽设计技术开展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的调研分析,并从发展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DMC预测控制算法的冷凝器压力控制
收藏 引用
应用科技 2022年 第3期49卷 136-142页
作者: 黄裕雯 卢川 夏虹 吕新知 彭彬森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00
针对压水核电厂冷凝器具有迟延性、复杂非线性等特点,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核电厂冷凝器的动态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冷凝器压力预测控制方法。在冷凝器压力的非参数模型下,设计动态矩阵控制器,弥补了传统比例-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核仪表系统关键元器件的标准化检测研究
收藏 引用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 2021年 第4期 2-7页
作者: 周洪旭 杨戴博 穆兰芬 付进科 何勇 郑俊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213
针对福清核电站5、6号机组核仪表系统关键元器件检测效率低、检测数据波动大等问题,文章对核仪表系统关键元器件检测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以规范检测过程,降低检测中元器件损伤风险,提高检测效率。
来源: 评论
模态应变能在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9年 第3期40卷 205-210页
作者: 熊夫睿 叶献辉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为对系统级模型中不同部件和设备动力贡献程度进行量化考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应变能的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2个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某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波动管支吊架位置变更导致的地震响应较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防振条约束失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面内流弹失稳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 第12期53卷 2382-2388页
作者: 齐欢欢 姜乃斌 黄旋 冯志鹏 江小州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根据防振条布置以及面内支承连续失效个数,将防振条面内约束失效分析划分为多种工况,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面内约束失效对传热管面内模态的影响,采用各位置阻尼在振型函数上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了各阶模态的阻尼比,进而研究了防振条面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钠钾流量计在流致振动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分析
收藏 引用
科技视界 2022年 第20期 18-22页
作者: 姜超 张振国 吴菱艳 李小畅 田瑞峰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00 黑龙江省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文章以钠钾流量计为研究对象,验证流量计支撑件承受NaK-78流体冲刷3×104h的疲劳寿命。文章采用单向流固耦合分析法计算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ANSYS Workbench中进行疲劳损伤计算和疲劳寿命预测,根据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模拟水锤激励下的电动闸阀振动特性分析
收藏 引用
阀门 2023年 第1期 68-72页
作者: 郑忠良 谭术洋 王禹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 北京10084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电动闸阀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是浮动式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关键组成部分,保证压力边界的完整性,在其启闭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水锤效应,轻则引起管道的强烈振动,重则拉裂管道弯头焊接口,破坏闸阀结构,丧失闸阀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带7道格架的5×5棒束两相性能CFD分析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9年 第3期40卷 185-190页
作者: 李松蔚 李仲春 杜思佳 张虹 刘卢果 沈才芬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采用两相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进行带7道格架的5×5棒束两相性能研究,其中结构搅混格架(MG)和跨间搅混格架(MSMG)交替布置,计算考虑汽泡合并与破裂、热量传递,但不考虑相间的质量传递。为选择合理的两相模型参数,首先以带2道格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破口失水事故工况下碳化硅惰性氧化模型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年 第7期53卷 1280-1287页
作者: 钱立波 余红星 孙玉发 陈伟 申亚欧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与传统Zr包壳相比,SiC复合包壳具有更好的辐照稳定性、高温机械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可有效缓解事故进程,增加事故应对时间。在大破口失水事故工况下,SiC复合包壳会与低压高温水蒸气发生惰性氧化反应而持续损耗。SiC材料的惰性氧化反应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