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4 篇 期刊文献
  • 5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5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4 篇 工学
    • 8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77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5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4 篇 电气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光学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理学
    • 2 篇 物理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主题

  • 18 篇 数值模拟
  • 17 篇 纵向涡发生器
  • 15 篇 临界热流密度
  • 13 篇 窄间隙矩形通道
  • 11 篇 流动不稳定性
  • 9 篇 强化传热
  • 9 篇 反应堆
  • 9 篇 矩形窄缝
  • 8 篇 自然循环
  • 8 篇 多孔介质
  • 8 篇 过冷沸腾
  • 8 篇 矩形窄缝通道
  • 7 篇 热工水力
  • 7 篇 管间脉动
  • 6 篇 强化换热
  • 6 篇 工程热物理
  • 6 篇 传热
  • 5 篇 传热强化
  • 5 篇 实验研究
  • 5 篇 矩形窄通道

机构

  • 79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62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3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9 篇 西南科技大学
  • 5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5 篇 哈尔滨工程大学
  • 4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4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4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东方锅炉股份有限...
  • 2 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 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 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
  • 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2 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 1 篇 四川省核学会

作者

  • 73 篇 黄彦平
  • 47 篇 肖泽军
  • 31 篇 王秋旺
  • 27 篇 陈炳德
  • 25 篇 huang yan-ping
  • 24 篇 卢冬华
  • 23 篇 黄军
  • 22 篇 王小军
  • 21 篇 王飞
  • 18 篇 xiao ze-jun
  • 16 篇 白博峰
  • 15 篇 徐建军
  • 14 篇 chen bing-de
  • 14 篇 wang qiu-wang
  • 13 篇 lu dong-hua
  • 12 篇 wang xiao-jun
  • 12 篇 马建
  • 12 篇 闫晓
  • 11 篇 贾斗南
  • 11 篇 曾敏

语言

  • 15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排序:
纵向涡对窄间隙矩形通道内流动边界层作用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10年 第S1期31卷 29-33页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王秋旺 马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利用纵向涡发生器(LVG)产生纵向涡(LV)强化传热的机理主要是基于对边界层的削薄和破坏。由于LV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安装高度低,对于具有窄间隙通道的换热结构,LV强化传热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应用相位多普勒粒径分析仪对LV作用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06年 第z1期27卷 102-106页
作者: 曾敏 彭波涛 喻澎清 陈秋炀 王秋旺 黄彦平 肖泽军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对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的传热性能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壳侧阻力和换热的关联式,并将其和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壳侧流速较大时,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优于弓型折...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矩形窄缝通道内水沸腾流型理论研究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05年 第4期26卷 340-343,371页
作者: 章春伟 秋穗正 严明宇 王布雷 聂常华 西安交通大学核能与热能工程系 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对矩形窄缝通道(1×20mm,2×20mm)中水沸腾的汽液两相流动流型转化准则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水平矩形窄缝加热通道中流型可以分为泡状流、间歇弹状流、搅拌流、环状流和汽液分离流。运用分相流模型对矩形窄缝通道中水沸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FD在纵向涡强化两相传热模拟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08年 第3期29卷 99-103页
作者: 黄军 王海刚 黄彦平 马建 王秋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利用纵向涡发生器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产生的纵向涡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运用CFD商业软件CFX10.0对带纵向涡发生器的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汽液两相介质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产生的纵向涡能有效地降低窄间隙矩形通道的边角处热量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纵向涡发生器对矩形窄通道内对流换热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年 第9期40卷 1010-1013页
作者: 陈秋炀 曾敏 王令 王秋旺 周砚耕 黄彦平 肖泽军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4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针对反应堆堆芯板状燃料元件冷却通道内的强化传热问题,对带有周期性分布纵向涡发生器(***)的水平矩形窄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雷诺数在3×10^3~2×10^4的范围内LVGs安装形式(一侧带LVGs或两侧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速摄像仪在落棒试验中的应用及展望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07年 第4期28卷 125-127页
作者: 何军山 蒋贤国 黄兆庆 胡俊 赵华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介绍了采用高速摄像仪获得控制棒驱动线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最大反弹高度的方法,并对高速摄像仪在控制棒驱动线落棒特性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来源: 评论
竖直流动沸腾滑移汽泡速度预测及运动机理
收藏 引用
化学工程 2009年 第2期37卷 27-30页
作者: 徐建军 陈炳德 王小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为了建立合理的机理模型,需要深入了解滑移汽泡的运动特征。文中通过对竖直流动沸腾下近壁滑移汽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滑移汽泡动量守恒方程式,获得了近壁滑移汽泡的速度,并与Maity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ATHARE2V2.5程序闪蒸模型的评估和改进
收藏 引用
核动力工程 2005年 第4期26卷 327-331页
作者: 曹念 Isabelle DOR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热工水力模拟研究所
利用BETHSY喷嘴和Super-Moby-Dick(SMD)喷嘴临界流试验数据对CATHARE2V2.5程序Rev.6.1和Rev.5两个版本中基本物理关系式模块的闪蒸模型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其中,Rev.6.1的预测结果比Rev.5的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带交混翼矩形流道内超临界流动传热CFD研究
收藏 引用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9年 第6期43卷 514-517页
作者: 卢冬华 顾汉洋 李永亮 闫晓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针对超临界水堆使用的棒束,取1根加热棒为中心的矩形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FD中CFX10作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25 MPa超临界压力下,有无交混翼时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特点。计算结果表明:交混翼可增加流道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具有强化...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矩形窄缝流道角部结构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核科学与工程 2009年 第3期29卷 247-252页
作者: 徐建军 陈炳德 王小军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为了深入了解矩形窄缝通道角部结构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文中采用CFD程序CFX10.0对矩形窄缝通道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削薄角部金属固体,并且在发热固体总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直角型和圆角型结构下的内壁面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