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碘泡虫原始描述中形态数据较为简单,且存在多个宿主及寄生部位,其有效性有待确定。利用现行主流的黏孢子虫形态特征和基因标记系统分析相结合的分类学方法,对采自太湖棒花鱼鳃丝的海城碘泡虫进行了补充描述。该碘泡虫孢囊呈白色,圆形,大小为(0.6—1.1)mm。成熟孢子正面观近似椭圆形,上端稍尖,侧面观呈纺锤型,孢子长(10.8±0.7)μm(10.1—11.5μm),孢子宽:(8.1±0.5)μm(7.5—9.0μm),孢子厚:(5.7±0.4)μm(5.2—9.0μm);两极囊呈梨形,大小存在细微差别,极囊顶端存在突起,大极囊长:(4.7±0.5)μm(4.8—6.7μm),宽:(2.5±0.2)μm(3.2—4.3μm),小极囊长:(4.4±0.2)μm(4.1—4.8μm),宽:(2.2±0.1)μm(2.0—2.5μm);极丝盘绕4—5圈。基于18S r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Y965936)比对分析,该碘泡虫与放射孢子虫Hexactinomyxon type 2相似率最高,为9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碘泡虫与Hexac-caudatus和Myxobolus squamae聚为独立分支,和其他已报道的黏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远。研究在补充了海城碘泡虫形态学、基因标记序列信息基础上,推断了该虫生活史。
运用同源克隆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取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热应激蛋白70(hsp70)的全长c DNA序列,其总长度为2 54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14 bp,推测编码637个氨基酸,其氨基酸的二级结构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特征序列。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美洲鲥hsp70与墨西哥脂鲤(Astyanax mexicanus)等鱼类的相似性达84%以上,与无脊椎动物果蝇(Drosophila auraria)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相似性分别为73%和38%。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该基因在美洲鲥鳃、肌肉、头肾中高表达,在脑和心中相对高表达,在肝、脾、肠、肾中微量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运输应激对美洲鲥未经繁殖的亲鱼hsp70 m RNA水平的影响,在运输实验中鳃、肝hsp70 m RNA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头肾hsp70 m RNA水平呈现递增趋势。该结果表明克隆到的基因符合诱导型hsp70的特点,而且美洲鲥鳃、肝、头肾组织的hsp70 m RNA对运输应激表现出明显的应答作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