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疲劳与损伤生物标志物,总结分析相关标志物研究现状,本文以"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疲劳与损伤,生物标志物"(中英文)为检索词,在Pub 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97—...
详细信息
为探索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疲劳与损伤生物标志物,总结分析相关标志物研究现状,本文以"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疲劳与损伤,生物标志物"(中英文)为检索词,在Pub 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97—2017年相关文献总计257篇,对其中62篇有效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疲劳与损伤发生过程存在代谢、氧化、炎症等生物化学改变,不同阶段可能涉及特定标志物的特征性改变。根据肌肉骨骼损伤(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已有发生机理将相关标志物分为4类:代谢性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炎性标志物、疼痛相关标志物。各类标志物的显著性改变发生在疲劳与损伤进程的相同或不同阶段,大部分标志物处于共存状态。联合标记物比单个标记物更能预测肌肉骨骼疲劳与损伤。
目的:基于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建立我国职业人群下背痛与各类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此类疾患的预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筛选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使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电子问卷》调查的73497份全国职业流行病学个案数据。通过不良工效学因素及其来源分类标准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下背痛相关的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工作类型、肌肉疲劳和下背痛6个因子,对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调整后的下背痛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主要结构信效度指标基本达标[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 of fit index,GFI)为0.956,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为0.944,近似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为0.043,规范拟合指数(normed fit index,NFI)为0.922,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为0.923,塔克-刘易斯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为0.908],模型拟合度较好。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和工作类型4个外生潜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其中,个体因素与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工作类型3个外生潜变量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0.30、-0.11、-0.18),工作组织与工作姿势、工作类型均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9、0.55),工作类型与工作姿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r=0.72)。除工作组织外,其他外生潜变量与下背痛均存在直接路径,个体因素、工作姿势和肌肉疲劳的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07、0.11和0.40,工作类型的直接路径系数为-0.07;工作类型、工作姿势和工作组织与下背痛存在经肌肉疲劳中介的间接路径,其间接路径系数:工作类型-肌肉疲劳-下背痛(0.15)、工作姿势-肌肉疲劳-下背痛(-0.04)和工作组织-肌肉疲劳-下背痛(0.27)。结论:开展下背痛防控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和工作类型因素导致劳动者肌肉疲劳进而诱发下背痛的发生路径,为提高此类疾患的防控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