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 篇 工学
    • 11 篇 矿业工程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理学
    • 2 篇 生态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4 篇 关闭煤矿
  • 3 篇 煤炭地下气化
  • 2 篇 矿山生态修复
  • 1 篇 酸性矿山废水(amd...
  • 1 篇 迁移规律
  • 1 篇 重金属
  • 1 篇 改进指数标度
  • 1 篇 氧化速率
  • 1 篇 双一流计划
  • 1 篇 工业遗迹
  • 1 篇 绿色开采
  • 1 篇 高通量测序
  • 1 篇 人工鱼群算法
  • 1 篇 碳中和
  • 1 篇 概率积分法
  • 1 篇 景观格局
  • 1 篇 土壤污染
  • 1 篇 气化燃空区
  • 1 篇 净产酸量
  • 1 篇 井下空间

机构

  • 21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11 篇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
  • 2 篇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
  • 1 篇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
  • 1 篇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
  • 1 篇 准格尔旗矿区事业...
  • 1 篇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
  • 1 篇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
  • 1 篇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
  • 1 篇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

作者

  • 7 篇 冯启言
  • 6 篇 李怀展
  • 5 篇 郭广礼
  • 4 篇 卞正富
  • 4 篇 唐超
  • 3 篇 查剑锋
  • 3 篇 周华安
  • 3 篇 孟庆俊
  • 3 篇 李伟
  • 3 篇 雷少刚
  • 2 篇 李文博
  • 2 篇 陈中山
  • 2 篇 王慧
  • 2 篇 徐瑞皎
  • 2 篇 孟磊
  • 2 篇 元亚菲
  • 2 篇 朱超斌
  • 2 篇 程伟
  • 2 篇 黄建勇
  • 2 篇 陈福

语言

  • 2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关闭煤矿地下空间抽水储能利用产业化瓶颈与对策
收藏 引用
煤炭科学技术 2025年 第4期53卷 1-14页
作者: 卞正富 朱超斌 周跃进 曾岩 李兆泰 徐雨农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传统抽水储能电站作为成熟的规模化储能技术,受地形和土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需求。在此背景下,基于关闭矿井地下空间开发抽水储能电站的技术思路逐渐受到关注,并被视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方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下气化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及燃空区封存超临界二氧化碳初探
收藏 引用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4年 第2期41卷 326-340页
作者: 李怀展 唐超 郭广礼 雷少刚 李伟 陈福 周华安 查剑锋 黄建勇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为促进燃空区及其场地高效再利用,结合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特点及燃空区特征建立了气化隔离煤柱稳定性评价模型、覆岩裂隙发育高度计算模型及地表残余变形预测模型,进而提出了燃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方法,为燃空区场地的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超临界CO_(2)对气化燃空区盖层烧变页岩力学性质影响规律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54卷 385-398页
作者: 李怀展 唐超 郭广礼 李伟 查剑锋 曹景春 黄温钢 元亚菲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超临界CO_(2)对气化燃空区烧变围岩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是评估煤炭地下气化耦合CO_(2)封存(UCG-CCS)中CO_(2)泄漏风险的重要参数.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超临界CO_(2)浸泡作用下烧变围岩力学试验缺乏的问题,论文基于自主研发的超临界CO_(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巨厚弱胶结覆岩导水裂隙带演化特征及发育高度预测方法
收藏 引用
煤炭科学技术 2025年 第2期53卷 289-300页
作者: 李怀展 孙兢超 郭广礼 唐超 郑辉 张连贵 孟凡贞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273500
巨厚弱胶结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陕蒙弱胶结矿区煤炭生产安全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该矿区上覆白垩系岩层具有厚度大、强度低、结胶性差且节理不发育等特点,然而该地区煤炭开采时覆岩破坏剧烈导水裂隙带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热力耦合作用下煤炭地下气化地表沉陷预测方法
收藏 引用
煤炭科学技术 2023年 第10期51卷 242-251页
作者: 李怀展 唐超 郭广礼 陈福 李伟 周华安 黄建勇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煤炭地下气化是煤炭低碳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煤炭行业“双碳”目标的实施使得煤炭地下气化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煤炭地下气化也会引起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导致利用地下气化回收井工难以开采的“三下”压煤时,严重威胁地面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关闭煤矿矿井水中“双源”铁污染的电化学机理实验模拟
收藏 引用
煤炭科学技术 2024年 第3期52卷 323-331页
作者: 周来 叶涛 郑双双 朱雪强 吴江峰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221000
关闭煤矿矿井水多呈现高铁特征,闭坑淹井后残留铁质器件易锈蚀,与含铁矿物形成矿井水“双源”铁污染体系,在闭坑后不同时期贡献铁的释放,形成地下水环境风险。为明确关闭煤矿矿井水中双源铁释放过程与反应机理,刻画铁污染双源释放方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煤炭零碳开采技术
收藏 引用
煤炭学报 2023年 第7期48卷 2613-2625页
作者: 卞正富 伍小杰 周跃进 程伟 雷少刚 朱超斌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在分析能源革命和全球绿色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炭零碳或近零碳开采技术的概念与总体发展思路。煤炭零碳开采技术按照物质能量守恒定律,通过清洁能源消纳与源网荷储协同优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生态系统碳汇提升等实现煤炭开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腐殖质层再造修复西部矿区退化土壤的生态效应
收藏 引用
煤炭学报 2023年 第7期48卷 2850-2857页
作者: 程伟 朱卓 王文杰 王维忠 雷少刚 卞正富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准格尔旗矿区事业发展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010300
随着国家煤炭开采东退西进战略推进,煤炭资源高强度开采加剧了矿区草原生态环境损伤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必须通过生态修复消除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负效应。因此,针对矿区草原粉尘沉降区诱发的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优化常规双参时间函数的煤矿开采动态沉陷预测研究
收藏 引用
金属矿山 2025年 第3期 148-157页
作者: 周华安 戴广礼 李怀展 刘超 元亚菲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江苏徐州221004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煤矿开采动态沉陷预测对于保证开采过程中地面建(构)筑物安全及实施边采边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基于常规双参时间函数(Weibull、MMF、Logistic及Bertalanffy)进行开采动态沉陷预测时存在的预测精度偏低及模型拟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的路径选择
收藏 引用
煤炭学报 2022年 第1期47卷 449-459页
作者: 卞正富 于昊辰 韩晓彤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贾汪资源枯竭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演替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江苏徐州221116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内涵做出了新的阐释。新形势下,矿山生态修复的目标至少包括实现修复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正向演替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目标的基本手段是以自我恢复为主,与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