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604 篇 期刊文献
  • 279 篇 会议
  • 7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4,8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253 篇 经济学
    • 2,308 篇 应用经济学
    • 1,279 篇 理论经济学
  • 1,947 篇 管理学
    • 817 篇 工商管理
    • 78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45 篇 公共管理
    • 14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0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67 篇 理学
    • 220 篇 数学
    • 96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28 篇 生态学
    • 19 篇 大气科学
  • 347 篇 工学
    • 102 篇 城乡规划学
    • 50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6 篇 农业工程
    • 38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9 篇 软件工程
    • 17 篇 水利工程
    • 13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64 篇 法学
    • 128 篇 社会学
    • 86 篇 政治学
    • 3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 篇 法学
  • 79 篇 教育学
    • 71 篇 教育学
  • 64 篇 文学
    • 57 篇 新闻传播学
  • 42 篇 农学
    • 37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6 篇 历史学
    • 31 篇 中国史
  • 18 篇 医学
    • 1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2 篇 哲学
    • 12 篇 哲学
  • 5 篇 艺术学
  • 3 篇 军事学

主题

  • 409 篇 中国
  • 205 篇 经济增长
  • 99 篇 经济发展
  • 83 篇 高质量发展
  • 75 篇 技术进步
  • 73 篇 全要素生产率
  • 72 篇 经济
  • 66 篇 产业结构
  • 57 篇 技术创新
  • 52 篇 企业
  • 51 篇 数量经济学
  • 49 篇 数字经济
  • 48 篇 宏观经济
  • 46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42 篇 国民经济
  • 41 篇 投资
  • 41 篇 制造业
  • 41 篇 中国经济
  • 39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38 篇 生产率

机构

  • 3,600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
  • 38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33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
  • 26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
  • 17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150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
  • 10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9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
  • 80 篇 清华大学
  • 69 篇 北京大学
  • 6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
  • 48 篇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 4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
  • 39 篇 南开大学
  • 38 篇 华侨大学
  • 3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
  • 35 篇 东北财经大学
  • 35 篇 中央财经大学
  • 3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
  • 3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

作者

  • 155 篇 李京文
  • 132 篇 李金华
  • 122 篇 齐建国
  • 109 篇 王国成
  • 104 篇 王宏伟
  • 99 篇 汪同三
  • 98 篇 李群
  • 90 篇 蔡跃洲
  • 87 篇 李平
  • 83 篇 郑世林
  • 83 篇 沈利生
  • 81 篇 张涛
  • 80 篇 周勇
  • 73 篇 张守一
  • 71 篇 何德旭
  • 70 篇 娄峰
  • 61 篇 万相昱
  • 60 篇 张友国
  • 59 篇 朱承亮
  • 59 篇 杨敏英

语言

  • 4,89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研究所"
4890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20 订阅
排序:
“碳中和”情景下能源转型的选择与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能源 2021年 第4期43卷 19-26页
作者: 刘强 王恰 洪倩倩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 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102488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要实现2030年之前“碳达峰”和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能源界的重要使命。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以及实现“碳中和”的难点,并对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影子教育会阻断城市新贫困代际传递吗?——基于文化再生产视角和经验证据
收藏 引用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1年 第4期22卷 26-43页
作者: 张涛 韩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248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2488
城市新贫困的出现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新贫困问题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本文在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教育阻断城市新贫困代际的传导逻辑,进而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统计描述的方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研究的新动向
收藏 引用
日本研究 2021年 第4期 51-59页
作者: 阎瑞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836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对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关注,是我们党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洞察时代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从CiNii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美学经济研究论纲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 第5期38卷 145-146页
作者: 李海舰 李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美学经济作为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产物,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背景下,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呈现在各类具体的经济实践中。不可否认,美学经济以人为本且聚焦人类高层次需求的特征与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提高多元互补能力,筑稳能源供给体系
收藏 引用
能源评论 2022年 第12期 26-28页
作者: 刘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 全球能源安全智库
在对能源供给安全、成本可承受、低碳排放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时,供给安全无疑要排在第一位。如今,能源体系日趋复杂,面临的攻击类型也更加多样。我们除了要保障能源资源开采和生产的稳定性、传输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之外,还要预防地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经济新形态的认识:微观经济的视角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 第2期38卷 35-37页
作者: 李海舰 李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本文基于“技术-(规则)-经济”范式,即技术革命直接导致经济革命,技术革命通过规则革命间接导致经济革命,从微观经济的视角梳理、概括出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十大经济新形态,包括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尾部经济、体验经济、共享经济、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稳就业作用重要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小企业 2021年 第10期 61-62页
作者: 沈梓鑫 江飞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工业经济研究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求“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这一重要目标,需加快发展有利于吸纳就业的重点企业及重要产业。
来源: 评论
融入计算思维助推“新财经”教育改革
收藏 引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1年 第1期21卷 37-42,72页
作者: 王国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102488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数智时代开辟了知识传播、知识创造的新视角和新途径,促发教育观念变革;在建设新文科的引领下,积极探索新财经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时代财经领域卓越人才,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和思维认知的变革与升华,计算思维(科学)汇聚了大数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数智时代的计算管理科学:融合创新与引领跃升
收藏 引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 第8期35卷 71-82页
作者: 王国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102488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数智时代。计算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多学科大跨度、多维度大纵深的交叉融合,引领管理学研究跃升到新的认知高度,有助于理论上深入探讨和揭示个体与群体行为关系和复杂情景下理解决策的行为机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进路——模仿性、强制性同构到规范性同构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 第5期48卷 67-72页
作者: 浦天龙 张巍 万相昱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100081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北京100088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新型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强调创新驱动发展遵循了这一本质规律。制度同构理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可界定为模仿性同构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