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134 篇 期刊文献
  • 36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0,49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985 篇 文学
    • 5,85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3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69 篇 新闻传播学
  • 1,374 篇 法学
    • 796 篇 民族学
    • 520 篇 社会学
    • 184 篇 政治学
    • 16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5 篇 法学
  • 1,280 篇 历史学
    • 1,030 篇 中国史
    • 353 篇 考古学
    • 106 篇 世界史
  • 784 篇 哲学
    • 783 篇 哲学
  • 585 篇 艺术学
    • 35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13 篇 美术学
    • 83 篇 艺术学理论
    • 34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5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40 篇 教育学
    • 319 篇 教育学
    • 1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33 篇 管理学
    • 87 篇 公共管理
    • 7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0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4 篇 工商管理
  • 85 篇 工学
    • 3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4 篇 软件工程
    • 2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4 篇 建筑学
  • 76 篇 经济学
    • 55 篇 应用经济学
    • 26 篇 理论经济学
  • 59 篇 理学
    • 37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9 篇 农学
  • 4 篇 医学
  • 2 篇 军事学

主题

  • 166 篇 中国
  • 163 篇 文学
  • 115 篇 诗歌
  • 108 篇 文学研究
  • 90 篇 文学史
  • 89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87 篇 文学创作
  • 81 篇 现代性
  • 77 篇 文学批评
  • 65 篇 意识形态
  • 62 篇 文学作品
  • 61 篇 现实主义
  • 55 篇 文化研究
  • 55 篇 马克思主义
  • 53 篇 艺术
  • 49 篇 文艺理论
  • 49 篇 日本
  • 49 篇 文学研究所
  • 44 篇 《格萨尔》
  • 43 篇 现代文学

机构

  • 6,51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1,53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1,45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
  • 17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
  • 16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11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10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91 篇 北京大学
  • 5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5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49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3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38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37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3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3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28 篇 清华大学

作者

  • 187 篇 范子烨
  • 179 篇 杜书瀛
  • 146 篇 杨义
  • 144 篇 刘跃进
  • 142 篇 蒋寅
  • 136 篇 叶舒宪
  • 135 篇 毛巧晖
  • 130 篇 李建军
  • 122 篇 施爱东
  • 122 篇 刘大先
  • 120 篇 刘方喜
  • 116 篇 刘艳
  • 105 篇 吴子林
  • 101 篇 高建平
  • 96 篇 党圣元
  • 95 篇 叶隽
  • 94 篇 扬之水
  • 90 篇 张剑
  • 90 篇 杨杰宏
  • 88 篇 徐刚

语言

  • 10,493 篇 中文
  • 3 篇 日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
104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构建世界普惠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2024年度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述要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5年 第3期 128-137页
作者: 蔡宜平 吴子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
2024年度的文艺学研究立足新时代语境,自觉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中西美学、人工智能文学等论域精耕细作,取得了一些不俗的理论成果。不过,真正做到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互联网史料问题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5年 第3期 120-127页
作者: 霍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1世纪以来,文学从纸质媒介向网络媒介发生迁移,互联网上形成了新的文学生态,也相应出现大量文学史料,如文学作品、文学载体、文学评论文学论争、作家型史料、文学素材史料等。但互联网的媒介特性导致这些文学史料具有当下性、虚拟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从王敬轩到孔乙己——反思“双簧信”事件的另一种方式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25年 第2期 85-92页
作者: 李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导言在今天,“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学开端的意义已经显得疑窦丛生,而“双簧信”事件更是成为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思“五四神话”的思潮不仅烛照出《新青年》激进主义言说方式的种种问题,更把“双簧信”事件还原至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25年 第1期29卷 5-15页
作者: 施爱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讲好中国故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反复提及的文化命题,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必然是以反映人民生活为基础,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的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深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学的创新传统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25年 第2期 4-13页
作者: 刘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创新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命脉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学的创新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推动新时代文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学有深厚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晚清民国的古埃及金石题咏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25年 第1期 154-167页
作者: 潘静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晚清民国的古埃及金石题咏是清代金石诗传统的延续,又别具时代特点,在西方扩张的背景下书写了两个“东方”世界的相遇。以“埃及学”的兴盛为契机,以驻外使节接触、输入古埃及石刻为起点,中国先后形成以潘祖荫、端方为中心的鉴藏圈。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贺绿汀的《游击队歌》与抗战时期的战地流行曲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25年 第1期 116-125页
作者: 王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救亡的歌咏运动却是如潮水一般泛滥于全国各地”①。在此之前,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已经形成热潮,也涌现了大量的救亡歌曲。那时,救亡歌咏运动主要集中于以上海为中心的大城市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故事法则与仪式演述:《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 2025年 第1期43卷 133-143页
作者: 左怡兵(土家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唐僧身世”故事与“取经缘起”故事如何发生聚合,这是《西游记》研究中的一大难题。由于玄奘的真实身世较为普通,缺少传奇色彩,讲述英雄人物“特异诞生”的陈光蕊—江流儿故事,逐步取代玄奘的家世背景,形成独特的“唐僧身世”故事,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问世间情为何物”:张恨水小说言情叙事的传统困境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25年 第2期 122-130页
作者: 刘延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张恨水小说写“爱情”,主要指向“言情”和“婚姻”,而不是男女双方的“恋”与“爱”。作为从旧式文人中脱胎出来的小说家,张恨水依然沉浸于古典文学的“情”之体验,而不是“爱”上具体的情爱对象——拥有独特灵魂的个人。受困于传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国民”的建构与扬弃——论鲁迅留日时期的文学启蒙思想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25年 第3期 79-92页
作者: 董炳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03年5月末6月初,留学日本的鲁迅在拒俄运动的高潮中撰写《斯巴达之魂》,阐明了以爱国、尚武、牺牲为精神内涵的“国民”观念。鲁迅的“国民”观念在留学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期再度强化,幻灯片上见日军斩杀俄探的刺激,促使他弃医从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