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04 篇 期刊文献
  • 429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4,43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88 篇 法学
    • 1,516 篇 民族学
    • 597 篇 社会学
    • 251 篇 政治学
    • 9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4 篇 法学
  • 1,261 篇 文学
    • 95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95 篇 新闻传播学
    • 13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936 篇 历史学
    • 693 篇 中国史
    • 332 篇 考古学
    • 61 篇 世界史
  • 425 篇 管理学
    • 241 篇 公共管理
    • 86 篇 工商管理
    • 46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4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75 篇 哲学
    • 274 篇 哲学
  • 190 篇 经济学
    • 141 篇 应用经济学
    • 66 篇 理论经济学
  • 162 篇 工学
    • 6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8 篇 软件工程
    • 34 篇 城乡规划学
    • 14 篇 建筑学
  • 120 篇 教育学
    • 115 篇 教育学
  • 92 篇 艺术学
    • 56 篇 美术学
    • 20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7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89 篇 理学
    • 34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1 篇 地理学
    • 13 篇 生态学
  • 37 篇 医学
  • 16 篇 农学
  • 6 篇 军事学

主题

  • 101 篇 民族地区
  • 9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89 篇 西夏
  • 84 篇 中国
  • 74 篇 少数民族
  • 67 篇 人类学
  • 64 篇 民族问题
  • 61 篇 西夏学
  • 56 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
  • 56 篇 中华民族
  • 54 篇 西夏文
  • 53 篇 民族关系
  • 53 篇 民族学
  • 51 篇 蒙古语
  • 47 篇 民族团结
  • 44 篇 民族
  • 41 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 40 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 38 篇 研讨会综述
  • 36 篇 文化遗产

机构

  • 3,61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17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10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8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5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50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4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4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3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4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3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2 篇 北方民族大学
  • 32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30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
  • 2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29 篇 北京大学

作者

  • 229 篇 张继焦
  • 137 篇 孙伯君
  • 119 篇 何星亮
  • 113 篇 聂鸿音
  • 100 篇 王延中
  • 86 篇 周竞红
  • 86 篇 周峰
  • 85 篇 史金波
  • 74 篇 江荻
  • 68 篇 王希恩
  • 66 篇 周泓
  • 64 篇 周庆生
  • 61 篇 呼和
  • 59 篇 黄行
  • 59 篇 孙宏开
  • 55 篇 陈建樾
  • 53 篇 易华
  • 48 篇 黄成龙
  • 48 篇 廖旸
  • 48 篇 曾少聪

语言

  • 4,433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
4434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中国古代农牧政权地缘结构转换与“大一统”国家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 2024年 第7期 165-183,208页
作者: 刘壮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汉唐时期高强度的农垦、超载的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导致唐中期以后阴山南北难以兴起强大的游牧力量,而燕山南北经过长期的文化交融和各民族的共同开发,成为北方游牧政权新的政治中心。在游牧政权中心西东转换的同时,中原农耕王朝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旋转石磨在青藏高原的扩散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报(哲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51卷 89-99页
作者: 文艳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作为粮食加工器具,早期石磨产生于长江、黄河流域,后经逐步改进至春秋前期乃至更早发展成旋转石磨,实现了石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迨至战国时期,旋转石磨引入水能作为动力,改进为水磨,无论在石磨发展史还是在世界科技史上都具有里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山水家园:云南鸡足山的景观生成与生活世界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报(哲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5期51卷 80-90页
作者: 舒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本文从宇宙论探讨云南鸡足山的景观生成过程,同时观照西方景观人类学的最新理论进展,即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景观的生成,试图超越自然与文化的二分以及表征主义的研究进路,更加重视景观与人之间相互形塑的过程。结合《鸡足山志》和田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大一统格局下北部边疆民族多元治理政策——以八旗察哈尔喀喇真固木佐领为例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报(哲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3期56卷 14-22页
作者: 苏日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入清后,察哈尔群体分别编入八旗、外藩扎萨克旗系统,其中编入八旗的察哈尔群体有八旗蒙古察哈尔佐领与游牧八旗察哈尔佐领之分。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相关满文佐领根源册与八旗世袭谱档,结合多语种史料以原察哈尔万户散秩斋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南非人类学两种范式的冲突与融合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44卷 134-142,221页
作者: 王昊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南非人类学研究受到了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两种不同术传统的影响,围绕这两种传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分支:以英语为主要媒介的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和使用阿非利卡语的阿非利卡民族学(volkekunde)。这两种术传统不仅表现出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柄鼓与扁铃:象雄文明与滇川藏交角区域热巴(勒巴)舞关系考辨
收藏 引用
西藏大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39卷 56-68页
作者: 木仕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热巴舞流传于西藏及滇川甘青涉藏地区,是现今藏地经典的舞蹈类型之一。伴随着藏文化与周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逐步传到滇川藏交角区域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中,历久弥新,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传播中出现了诸多地域类型和民族流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文化表征与政治本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庙会叙事的价值建构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 2024年 第2期 103-113页
作者: 马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性一体化的精神体系。古往今来,国家以民俗叙事的方式与民间社会进行着情感交流与话语对接,形成了大小传统礼俗互动的文化权力网络。庙会作为一种官民范畴的“过渡地带”,沟通联结着国家主流社会,它以“三皇五帝”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知识网络视角下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的演进
收藏 引用
民族学 2024年 第3期15卷 93-103,139页
作者: 谭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在结构与建构、个体与群体、术与科的交互中形成了多维度的知识网络。海外民族志知识网络的生成嵌入具体的时空语境,与中国在世界角色地位的演变相伴,具有自觉的术理念、规范的方法论本位和开放的研究视野,...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蒙古语二合元音的形成与演变
收藏 引用
民族语文 2024年 第6期 38-48页
作者: 哈斯其木格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蒙古语二合元音的形成是在词内节奏模式驱动下发生的,并在逆同化、音节重组、音段融合等音系规则以及蒙古语元音系统格局的制约下发生的特征扩散、特征改写、联接线删除等重要音系过程的结果。蒙古语二合元音形成和演变的轨迹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大团结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4年 第1期45卷 17-25页
作者: 王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7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