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2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会议
  • 1 件 标准

馆藏范围

  • 9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2 篇 法学
    • 41 篇 民族学
    • 7 篇 社会学
    • 5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3 篇 历史学
    • 14 篇 中国史
    • 9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13 篇 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0 篇 管理学
    • 5 篇 工商管理
    • 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理学
    • 7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生态学
  • 5 篇 工学
    • 2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经济学
    • 3 篇 理论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 12 篇 论文
  • 12 篇 著作
  • 12 篇 辽史
  • 12 篇 金史
  • 12 篇 目录
  • 1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9 篇 研讨会综述
  • 5 篇 学术研讨会
  • 5 篇 中华民族
  • 4 篇 论坛
  • 3 篇 民族主义
  • 3 篇 民族问题
  • 3 篇 大一统
  • 3 篇 民族事务
  • 3 篇 民族政治
  • 3 篇 民族研究
  • 3 篇 民族地区
  • 3 篇 中国民族理论
  • 3 篇 民族
  • 3 篇 国家认同

机构

  • 4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13 篇 赤峰学院
  • 10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2 篇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 2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2 篇 四部委“铸牢中华民...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2 篇 昆明学院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2 篇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
  • 2 篇 北京超才智文化传...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
  • 1 篇 甘肃省庆阳市博物...
  • 1 篇 国家民委政法司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四...
  • 1 篇 博尔州立大学
  • 1 篇 《民族研究》编辑部
  • 1 篇 北京市有机主义教...

作者

  • 14 篇 马俊毅
  • 13 篇 孙国军
  • 13 篇 周峰
  • 10 篇 贾益
  • 9 篇 刘海涛
  • 9 篇 马骍
  • 7 篇 sun guojun
  • 6 篇 zhou feng
  • 5 篇 张继焦
  • 4 篇 ma junyi
  • 4 篇 ma xing
  • 3 篇 席隆乾
  • 3 篇 xi longqian
  • 2 篇 关小云
  • 2 篇 赵永胜
  • 2 篇 周庆生
  • 2 篇 陈建樾
  • 2 篇 吴曼
  • 2 篇 殷鹏
  • 2 篇 董学荣

语言

  • 9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9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换一个角度看“何为中国”:从“大一统”观到“国家—民族”理论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5年 第2期46卷 37-44,F0002页
作者: 张继焦 刘云广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 北京100872 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研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对主体性的自觉在“何为中国”的提问中得到重申。比照西方现代政治的国家叙事,当代中国对国家性的表述实现了知识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即从基于实体政治民族的“民族—国家”到立足于一体性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1874年日军侵台事件中的“番地无主”论与中国人主权观念的变化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 2009年 第6期 88-98,110页
作者: 贾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交涉中,日本公开提出"番地无主"论。为应对外交挑战,清廷上下对台湾"番民"、"番地"与中国主权的关系,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并非出于对西方"万国公法"的认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族际政治文明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
收藏 引用
兰州 2015年 第4期 16-24页
作者: 马俊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文章以族际政治文明为核心,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政治哲的分析,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优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族际政治制度创新,其功能和特点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通过制度化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12期39卷 128-136页
作者: 马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云南省作为具有"绿色云南"资源优势的地区,构建合理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其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本文通过构建适用于云南省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环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清代滇西方志中“土司”、“种人”类目的内外分际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5期39卷 197-202页
作者: 贾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清代早期云南方志中的"土司"等志,在体例上虽与明代有不同,而设类定目之旨趣,仍沿袭明代"羁縻志",只以"华夷"二分视之。乾隆之后,道光《云南通志稿》定"南蛮"等目,虽羁縻之意不变,但对&qu...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族地区城镇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分布与特征——基于CHES2011数据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 2015年 第6期 26-36,123页
作者: 马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族际就业差异一直是政府和界关注的热点,观察新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就业分布及其特征,目的是为揭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政策预案提供主要依据。本文利用2011年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家庭调查数据(CHES2011),考察了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语境中的吴凤传说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6期33卷 13-19页
作者: 贾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说明了吴凤传说作为一个符号象征在日据时期及其后在台湾的使用。实际上,自20世纪30年代起,近代中国大陆的期刊中,就有关于吴凤传说的描写。此前,连横的《台湾通史》虽因其"汉族"本位立场受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中共同体的构建——以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共同体为理念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4期39卷 15-21页
作者: 马俊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共同体旨在构建跨越族性、超越族裔民族主义的共同体价值,建立多民族国家、社会与各民族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与认同理解,促进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从政治哲的角度,兼具共同性与包容性的民族精神共同体为新时代民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论现代多民族国家建构中民族身份的形成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 2014年 第4期 1-12,123页
作者: 马俊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民族身份是在多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民族纳入国家政治组织和制度时取得的政治地位。现代国家政治转型中民族身份的确立是形成民族概念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民族概念应与民族身份一致,而民族概念和民族身份应与民族的历史渊源、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雾社事件的解说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 2015年 第4期 93-106,125-126页
作者: 贾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
在反日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1930年的雾社起义引起了中国大陆舆论的强烈反响。大量的媒体报道强调雾社起义与反日民族主义有关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在不同语境下生成各有其着重点的民族主义叙述。将"台番"作为榜样,激励民族精神...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