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 篇 经济学
    • 15 篇 应用经济学
    • 11 篇 理论经济学
  • 17 篇 管理学
    • 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工商管理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理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 篇 特征分析
  • 2 篇 双重机器学习
  • 2 篇 融资约束
  • 2 篇 数字技术创新
  • 2 篇 新质生产力
  • 2 篇 反垄断
  • 2 篇 高质量发展
  • 2 篇 平台经济
  • 2 篇 集成电路
  • 2 篇 生态产品
  • 2 篇 动态能力
  • 2 篇 数字化转型
  • 1 篇 国家级高新区
  • 1 篇 指标体系
  • 1 篇 双重差分
  • 1 篇 环境治理
  • 1 篇 数据价值链
  • 1 篇 技术锁定
  • 1 篇 高校教师
  • 1 篇 城市协同创新

机构

  • 2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
  • 2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
  • 1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4 篇 暨南大学
  • 3 篇 北京大学
  • 3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 篇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
  • 2 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上海科技大学
  • 2 篇 中央财经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
  • 1 篇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
  • 1 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杜克大学
  • 1 篇 京信息科技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作者

  • 5 篇 胡哲力
  • 5 篇 蔡跃洲
  • 5 篇 杨博旭
  • 5 篇 cai yuezhou
  • 4 篇 zhu lan
  • 4 篇 zhong zhou
  • 4 篇 钟洲
  • 4 篇 朱兰
  • 3 篇 wu bin
  • 3 篇 吴滨
  • 3 篇 yang boxu
  • 3 篇 hu zheli
  • 3 篇 廖桂铭
  • 2 篇 liao guiming
  • 2 篇 wang qizhi
  • 2 篇 王麒植
  • 2 篇 韦结余
  • 2 篇 chen nan
  • 2 篇 常馨之
  • 2 篇 端利涛

语言

  • 3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环境驱动还是内生变革?科技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5年 第1期46卷 90-108页
作者: 杨博旭 常馨之 王玉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北京100732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10017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北京100092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机理尚不明确。研究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融合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的影响要素,对科技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科技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区域创新效能的提升路径研究:功能观视角
收藏 引用
科学学研究 2025年 第3期43卷 560-570,672页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北京100732 上海科技大学创业管理学院 上海20121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10007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4
高效能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基于创新体系功能观视角,构建了“主体-环境”的创新体系效能理论模型,分析了“十三五”时期省级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并不能形成区域创新体系的高效...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电子商务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阿里电商发展指数的实证分析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25年 第1期 100-108,180页
作者: 蔡跃洲 王建国 刘生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北京100732 京信息科技大学商学院 北京102206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 北京100084
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而电子商务下沉县域则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阿里巴巴县域层面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和其他县域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基准回归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地方政府5G政策与企业关键数字技术创新
收藏 引用
企业经济 2025年 第4期44卷 17-27页
作者: 张尧 潘松李江 端利涛 冯冬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10087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北京100732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关键数字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解决数字经济“卡脖子”难题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5G政策为提升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带来新机遇。本文将地方政府推出5G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2...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环境治理现代化历程及其经济学逻辑
收藏 引用
东南学术 2024年 第6期 113-127,246页
作者: 张友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环境治理现代化历程可划分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以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共享机制能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机器学习的实证发现
收藏 引用
劳动经济研究 2024年 第6期12卷 13-46页
作者: 万相昱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本文以共享机制能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问题,为以共享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阐释和经验证据。本文以2008-2016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为样本来源,采用分布随机森林模型测度企业层面的共享发展水平,利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实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收藏 引用
东南学术 2024年 第3期 84-93页
作者: 王喜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价值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分析其背后的价值困境。“难度量”源于混淆了生态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高校非学历教育要紧跟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势及作为
收藏 引用
现代大学教育 2024年 第5期40卷 13-16,1页
作者: 周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由工业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各国逐步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1]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应有逻辑,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内的高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6期46卷 115-129页
作者: 沈梓鑫 江飞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前沿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在新劳动资料、新生产工具和新劳动对象的组合下呈现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布、技术经济特征及挑战
收藏 引用
国际经济评论 2024年 第3期 89-107,6页
作者: 蔡跃洲 韦结余 钟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室
集成电路产业链虽然全球分布,但真正参与其中的仅限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少数经济体,且各有专长和优势。从历史演化角度来看,这种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由美国政府及其本土企业推动形成。从技术经济特征来看,当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