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72 篇 期刊文献
  • 5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2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2 篇 工学
    • 141 篇 机械工程
    • 106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9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6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5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44 篇 光学工程
    • 3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6 篇 电气工程
    • 9 篇 生物工程
    • 8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8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7 篇 农业工程
    • 6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软件工程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83 篇 理学
    • 37 篇 物理学
    • 36 篇 化学
    • 7 篇 生物学
    • 6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数学
  • 15 篇 医学
    • 5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4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3 篇 临床医学
  • 8 篇 农学
    • 5 篇 作物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31 篇 微机电系统
  • 21 篇 mems
  • 17 篇 微机械陀螺
  • 15 篇 微电子机械系统
  • 11 篇 微流控芯片
  • 11 篇 传感器
  • 9 篇 微机械
  • 9 篇 红外探测器
  • 9 篇 加速度传感器
  • 9 篇 微机电系统(mems)
  • 8 篇 静电驱动
  • 8 篇 各向异性腐蚀
  • 8 篇 压阻
  • 8 篇 ingaas
  • 7 篇 微悬臂梁
  • 7 篇 加速度计
  • 7 篇 接口电路
  • 7 篇 光波导
  • 7 篇 mems技术
  • 6 篇 热-机械灵敏度

机构

  • 14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120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70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6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8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2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22 篇 浙江大学
  • 17 篇 上海大学
  • 12 篇 宁波大学
  • 9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8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7 篇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
  • 7 篇 同济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7 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6 篇 传感技术国家重点...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福州大学
  • 6 篇 上海科技大学

作者

  • 130 篇 王跃林
  • 77 篇 李昕欣
  • 53 篇 金庆辉
  • 52 篇 赵建龙
  • 44 篇 熊斌
  • 42 篇 车录锋
  • 42 篇 吴亚明
  • 41 篇 wang yue-lin
  • 39 篇 焦继伟
  • 38 篇 李铁
  • 35 篇 li xin-xin
  • 27 篇 zhao jian-long
  • 26 篇 冯飞
  • 25 篇 杨恒
  • 24 篇 jin qing-hui
  • 21 篇 wang yuelin
  • 20 篇 li tie
  • 19 篇 yang heng
  • 19 篇 li xinxin
  • 17 篇 feng fei

语言

  • 42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实验室"
428 条 记 录,以下是151-160 订阅
排序:
高量程加速度计横向各向异性响应的自由落杆冲击评估法(英文)
收藏 引用
微纳电子技术 2019年 第9期56卷 734-744,753页
作者: 鲍海飞 宋朝辉 李昕欣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用自由落杆冲击法对悬臂梁型高量程加速度计(50000g)的横向响应进行研究。钢杆和铝合金杆作为冲击体与地面上放置的金属钢砧碰撞产生应力波作为激励源,用于表征加速度计的性能,其中加速度计固定在金属杆的顶端。该方法不仅可以测量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的缓冲液浓度和pH响应特性
收藏 引用
电化学 2015年 第2期21卷 167-171页
作者: 杜晓薇 成霁 郭慧 金庆辉 赵建龙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本文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石墨烯制作了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Solution-Gated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SGFETs),并测试了该器件对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感器目标识别的判决域与可靠性分析
收藏 引用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3年 第8期20卷 171-173页
作者: 王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章利用概率方法对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判决域与决定率进行目标识别的一种方法,利用判决域方法对确定事件发生与否进行决策可以减少传感系统的误响应,同时保证传感系统进行目标识别时的可靠性。
来源: 评论
开关点电可调节的MEMS冲击加速度锁定开关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07年 第8期28卷 1295-1301页
作者: 贾孟军 李昕欣 宋朝晖 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20005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介绍了一种基于机电耦合原理的新型冲击加速度MEMS开关.此开关的阈值开关点可以通过偏置电压的改变进行调节设置,同时具有自锁定功能.文中分析了这种开关的准静态加速度静力学平衡条件和在阶跃冲击加速度输入情况下的响应特性,并通过Cov...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OS兼容的微机械P/N多晶硅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7年 第3期13卷 226-232页
作者: 刘义冬 李铁 王翊 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出一种采用正面开口进行湿法腐蚀释放热电堆的结构,通过利用高精度光刻、LPCVD(low-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薄膜生长、IBE(ion beam etching)干法刻蚀、TMAH((CH3)4NOH)腐蚀等微机械加工技术,设计并制作了CMOS兼容的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机械陀螺结构形状自组织优化方法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 2007年 第7期43卷 99-104页
作者: 刘广军 王安麟 姜涛 焦继伟 张正福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200030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以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振动式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结构形状自组织优化方法,建立自组织形状优化的局部规则和基于最终输出的性能评价方法,实现对微陀螺结构形状的优化设计。建立微陀螺的子结构模型,在满足精...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子结构模型的音叉振动式微机械陀螺的检测电容解析方法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 2006年 第9期42卷 97-102页
作者: 刘广军 王安麟 姜涛 焦继伟 张正福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200030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为建立加工缺陷对微机械陀螺性能影响的机理性模型,解决高精度微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计算时间问题,以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振动式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自由度动态有限元解析理论,提出基于子结构模型的检测电容解析法,实现微...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摄动法的微机械陀螺随机性能的统计分析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年 第11期40卷 1918-1923页
作者: 姜涛 王安麟 刘广军 张颖 焦继伟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以一种通过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振动式微机械陀螺为对象,基于随机摄动技术定量计算了微陀螺固有频率变异和检测输出电容变异的统计特征,以概率思想表达了微陀螺批量加工过程所带来的材料/尺寸随机误差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所提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静电力驱动的液滴数字传输芯片
收藏 引用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10年 第2期16卷 131-136页
作者: 皋华敏 李铁 许磊 刘翔 王翊 周萍 王跃林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系统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50
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静电力驱动的数字微流芯片。通过优化芯片的结构,采用硅为衬底,TiW/Au为微电极阵列,较薄的氮化硅和碳氟聚合物为介质层和疏水膜层,驱动电压大为降低。目前已成功实现了在30V的驱动电压下,对去离子水液滴的两维驱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几种微构件材料的表面能及纳观黏附行为研究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 2009年 第4期58卷 2518-2522页
作者: 薛伟 郑蓓蓉 张淼 解国新 王权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温州323035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对微机电系统(MEMS)中几种常用构件材料的表面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与材料表面的纳观黏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用Owens二液法计算出硅基材料的表面能在60—75mJ/m2之间,它们之间总表面能的差异主要归结为表面能极性分量的差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