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8 篇 期刊文献
  • 4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6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34 篇 工学
    • 123 篇 机械工程
    • 90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86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5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9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7 篇 光学工程
    • 3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5 篇 电气工程
    • 8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8 篇 农业工程
    • 7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7 篇 生物工程
    • 6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4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4 篇 软件工程
    • 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71 篇 理学
    • 32 篇 化学
    • 31 篇 物理学
    • 5 篇 生物学
    • 3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地质学
  • 8 篇 农学
    • 4 篇 作物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7 篇 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 篇 军事学

主题

  • 24 篇 微机电系统
  • 17 篇 mems
  • 16 篇 微机械陀螺
  • 14 篇 微电子机械系统
  • 11 篇 微流控芯片
  • 9 篇 传感器
  • 8 篇 各向异性腐蚀
  • 8 篇 压阻
  • 8 篇 ingaas
  • 7 篇 加速度计
  • 7 篇 红外探测器
  • 7 篇 光波导
  • 7 篇 加速度传感器
  • 7 篇 mems技术
  • 7 篇 微机电系统(mems)
  • 6 篇 热-机械灵敏度
  • 6 篇 微悬臂梁
  • 6 篇 静电驱动
  • 6 篇 光读出热成像
  • 5 篇 微镜

机构

  • 14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120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63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6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6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19 篇 浙江大学
  • 15 篇 上海大学
  • 12 篇 宁波大学
  • 9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
  • 8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7 篇 同济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7 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6 篇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
  • 6 篇 福州大学
  • 6 篇 上海科技大学
  • 6 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5 篇 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105 篇 王跃林
  • 64 篇 李昕欣
  • 51 篇 金庆辉
  • 44 篇 赵建龙
  • 39 篇 车录锋
  • 38 篇 熊斌
  • 35 篇 wang yue-lin
  • 31 篇 吴亚明
  • 31 篇 焦继伟
  • 30 篇 li xin-xin
  • 26 篇 李铁
  • 24 篇 zhao jian-long
  • 23 篇 jin qing-hui
  • 23 篇 冯飞
  • 20 篇 杨恒
  • 19 篇 wang yuelin
  • 18 篇 li xinxin
  • 17 篇 yang heng
  • 16 篇 li tie
  • 16 篇 che lu-feng

语言

  • 36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361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排序:
一种硅四层键合的高对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07年 第10期28卷 1620-1624页
作者: 徐玮鹤 车录锋 李玉芳 熊斌 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出了一种利用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的硅四层键合高对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采用硅/硅直接键合技术实现中间对称梁质量块结构的制作,然后采用硼硅玻璃软化键合方法完成上、下电极的键合.在完成整体结构圆片级真空封装的同时,通过引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为固定相的微型气相色谱柱
收藏 引用
分析化学 2023年 第3期51卷 429-435页
作者: 张娣 张海燕 陈泊鑫 祝雨晨 赵斌 李磊 郑丹 冯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相色谱柱微型化有利于气相色谱系统的小型化,然而对微型气相色谱柱而言,轻烃的分离是一个挑战。本研究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备了微型气相色谱柱,在温下合成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采用动态涂敷法将HKUST-1涂敷...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的缓冲液浓度和pH响应特性
收藏 引用
电化学 2015年 第2期21卷 167-171页
作者: 杜晓薇 成霁 郭慧 金庆辉 赵建龙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本文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石墨烯制作了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Solution-Gated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SGFETs),并测试了该器件对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
收藏 引用
传感技术学报 2012年 第7期25卷 885-890页
作者: 王家畴 刘洁丹 李昕欣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技研究院 上海200240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微创手术式硅微机械加工(MISSM)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111)硅片的晶向分布和各向异性湿法腐蚀的特性。通过在单晶硅片表面制作一系列微型释放窗口来定义结构的轮廓及尺寸,实现在单晶硅片内部选择性可自停止腐蚀技术,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无源无线传感节点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传感技术学报 2016年 第8期29卷 1260-1266页
作者: 李梦阳 董川 唐翘楚 徐大诚 李昕欣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纳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苏州2151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随着以MEMS技术为依托,结合压电效应的振动能量采集技术的日臻完善,如何利用振动能量采集器构成高效的无源无线传感节点成为近期研究热点,而能量采集器输出的电能储存控制和低功耗发射技术是实现该节点的难点。在设计出对储能电容电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应变计组合对光纤天平校准和试验的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仪器仪表学报 2018年 第9期39卷 121-127页
作者: 闵夫 杨彦广 邱华诚 钟少龙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绵阳62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三分量光纤天平常采用8支应变计组合求解天平的3个分量,光纤应变计组合仍采用类似于电阻天平的惠斯通电桥组合方式,该组合方式没有利用光纤应变计的输出可直接与天平所受气动载荷建立线性函数关系的特点,应变计数量偏多。为验证采用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MOS工艺兼容的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收藏 引用
半导体技术 2008年 第9期33卷 759-761,765页
作者: 杨恒昭 熊斌 李铁 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出了一种CMOS工艺兼容的、并采用xeF2气体干法刻蚀工艺释放的热电堆红外探测器。探测器包括硅基体、框架、热电堆、支撑臂、红外吸收层、刻蚀开口等。作为红外吸收层的氧化硅/氮化硅复合介质膜具有多种形状的腐蚀开口,使用各向同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新颖的基于离子束刻蚀的纳米沟道制备技术
收藏 引用
传感技术学报 2006年 第5A期19卷 1462-1465页
作者: 史明甫 焦继伟 包晓清 冯飞 杨恒 李铁 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器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基于MEMS工艺中离子束刻蚀的纳米沟道制备技术,通过研究离子束刻蚀微米级线条时,离子束刻蚀角度与刻蚀的轮廓形状之间的关系,在2μm线条内刻蚀出纳米沟道所需要的掩模图形,并结合KOH的各向异性腐蚀,成功获得了纳米沟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几种基于MEMS的纳米梁制作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传感技术学报 2007年 第9期20卷 1971-1976页
作者: 许科峰 于海涛 杨永亮 杨恒 李昕欣 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864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器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特征尺度在纳米量级的梁结构是多种纳机电器件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几种基于MEMS技术的纳米梁制作方法,通过利用MEMS技术中材料与工艺的特性实现单晶硅纳米梁的制作.在普通(111)硅片上,利用各向异性湿法腐蚀对(111)面腐蚀速率极低的特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MEMS技术的全光热成像芯片与系统的研制
收藏 引用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2004年 第4期25卷 477-480页
作者: 冯飞 焦继伟 熊斌 王跃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致冷光读出热成像芯片的设计 ,其核心部分是一个 m× n的可动微镜阵列 ,可动微镜是由双材料弯折梁及其所支撑的微镜面组成 .在红外辐射的作用下 ,梁发生弯曲带动微镜面发生的位移变化对输出可见光的强度进行调制 ...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