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2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6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40 篇 工学
    • 107 篇 光学工程
    • 96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8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6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9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5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34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9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8 篇 机械工程
    • 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
  • 63 篇 理学
    • 35 篇 物理学
    • 19 篇 化学
    • 7 篇 大气科学
    • 2 篇 天文学
    • 1 篇 地质学
    • 1 篇 系统科学
    • 1 篇 生态学
  • 21 篇 农学
    • 19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19 篇 激光雷达
  • 13 篇 光学设计
  • 10 篇 激光测距
  • 10 篇 遥感
  • 9 篇 压缩感知
  • 9 篇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 8 篇 高精度
  • 8 篇 光通信
  • 7 篇 光谱成像
  • 7 篇 高光谱成像
  • 7 篇 光子计数
  • 6 篇 大气光学
  • 6 篇 光谱分辨率
  • 6 篇 测量
  • 6 篇 信噪比
  • 6 篇 高光谱
  • 6 篇 fpga
  • 5 篇 背景辐射
  • 5 篇 计算成像
  • 5 篇 成像系统

机构

  • 112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91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60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35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32 篇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
  • 24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15 篇 上海科技大学
  • 11 篇 长春理工大学
  • 10 篇 上海市现场物证重...
  • 8 篇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
  • 8 篇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
  • 5 篇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
  • 5 篇 上海海洋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
  • 4 篇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
  • 4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
  • 3 篇 国防科技大学
  • 3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3 篇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

作者

  • 84 篇 舒嵘
  • 69 篇 shu rong
  • 55 篇 王建宇
  • 36 篇 黄庚华
  • 35 篇 亓洪兴
  • 32 篇 何志平
  • 30 篇 洪光烈
  • 25 篇 wang jianyu
  • 24 篇 李春来
  • 21 篇 王义坤
  • 21 篇 qi hong-xing
  • 20 篇 huang genghua
  • 20 篇 wang jian-yu
  • 20 篇 王跃明
  • 17 篇 张亮
  • 16 篇 kong wei
  • 16 篇 孔伟
  • 15 篇 韩贵丞
  • 14 篇 徐睿
  • 14 篇 徐卫明

语言

  • 26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264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空间激光测高技术发展及展望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年 第11期49卷 1-10页
作者: 舒嵘 黄庚华 孔伟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83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200083
空间激光测高技术通过在天基平台搭载脉冲激光测距仪,实现行星表面形貌信息获取,是开展对地和深空探测的重要手段。系统梳理了空间激光测高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应向多波束观测、近海及岛礁水下地形探测、激光主动多光谱探测这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离轴三反光纤阵列激光三维成像发射系统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年 第4期45卷 117-121页
作者: 侯佳 何志平 舒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83
离轴三反光纤阵列激光三维成像发射系统中,大功率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阵列光纤分束,由光纤的芯径和单元发散角计算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焦距,由光纤的数值孔径确定系统的入瞳直径范围,光纤阵列的长度决定了光学系统的发射总视场。离轴三反...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液晶光阀调制的赝热光源制备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12年 第1期39卷 40-47页
作者: 秦洁心 刘世超 黄庚华 舒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与系统实验室 上海200083
高质量赝热光源的制备是强度关联成像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采用赝热光作为光源是因为一般的热光源相干时间极短,常用的探测器无法响应,且亮度低。利用激光照射旋转的毛玻璃形成的动态散斑作为赝热光源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是目前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探测大气压力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一种光发射机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9年 第4期38卷 451-458页
作者: 洪光烈 王钦 肖春雷 孔伟 王建宇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83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2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介绍了一种氧气A带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发射机,试图用于大气压力探测实验.该激光发射机是基于种子注入的光参量振荡器和光参量放大器的结构.作为从振荡器,采用一个环形腔KTP光参量振荡器.作为注入种子的主振荡器,即一个连续波外腔调谐二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资源有限FPGA的多通道时间-数字转换系统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年 第4期44卷 1208-1217页
作者: 吴军 王海伟 郭颖 洪光烈 何志平 徐卫明 舒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与系统实验室 上海200083
基于Xilinx XC2V3000芯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星载多通道快速激光三维成像雷达中的抗辐照增强型时间-数字转换(Time-to-Digital Converter,TDC)系统。单板2片FPGA内实现了16通道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采用了多延时链冗余结构,每个测时通道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高光谱的颜色辨别方法研究(英文)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年 第10期38卷 3310-3314页
作者: 叶琦 王跃明 周世尧 程晓钰 贾建鑫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在颜色测量领域区分相似颜色的样品是非常困难的。测量颜色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工业上的应用非常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光谱成像技术的色彩测量的方法,并设计制成原理样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彩色样品的光谱,并在分析后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一种红外引导激光指向双模复合探测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激光 2011年 第9期38卷 227-232页
作者: 张冰娜 张亮 黄庚华 舒嵘 王建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与系统实验室 上海200083
随着红外光电系统由扫描型发展为凝视型,搜索范围大大增加,但仅得到目标的二维信息,如能与激光主动探测结合,得到角度-角度-距离的三维信息,可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倾斜镜(PFSM)的具有指向功能的激光主动探测技术,与凝...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多波束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收发配准方法的实验验证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年 第7期46卷 47-55页
作者: 李铭 候佳 周成林 舒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与系统实验室 上海200083
针对三维成像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微弧度量级激光发散角和多元并行收发条件下极高配准精度要求,进行了收发配准技术研究和验证。提出了多波束激光雷达系统收发配准的方法,实现了一套基于光纤光学的收发光学系统分离的高精度收发光学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微区LIBS菊石化石中钙元素分布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年 第9期39卷 2917-2921页
作者: 何强 万雄 王泓鹏 袁汝俊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化石的研究可帮助科学家了解生物的演化进程,并帮助地质学家确定地层年代等地质信息,其中不同年代地层地质元素的变化是地质研究的热门课题。为研究不同年代地层地质元素的变化,搭建了一套微区LIBS实验系统,研究菊石化石中Ca元素的分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像面编码计算成像实验研究及重构图像的质量评价
收藏 引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7年 第4期36卷 498-504,512页
作者: 马彦鹏 亓洪兴 韩贵丞 王义坤 汪磊 舒嵘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针对国产化大面阵红外器件技术缺乏,用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获取图像时难以消除自身的非均匀性以及信噪比低,航空航天成像应用中的图像采集、传输、存储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论文引入了像面编码计算成像,首先分析了这种成像系统的原理模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