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24 篇 期刊文献
  • 183 篇 会议
  • 116 篇 专利
  • 79 件 标准
  • 2 篇 成果

馆藏范围

  • 1,70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46 篇 工学
    • 155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37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2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8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0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8 篇 电气工程
    • 98 篇 软件工程
    • 88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8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8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74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64 篇 机械工程
    • 45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40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33 篇 水利工程
    • 27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7 篇 光学工程
  • 512 篇 理学
    • 239 篇 大气科学
    • 73 篇 生态学
    • 51 篇 物理学
    • 41 篇 化学
    • 38 篇 地理学
    • 24 篇 数学
    • 19 篇 系统科学
  • 164 篇 农学
    • 12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8 篇 畜牧学
    • 17 篇 草学
  • 81 篇 管理学
    • 60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0 篇 公共管理
  • 37 篇 经济学
    • 31 篇 应用经济学
  • 24 篇 医学
  • 10 篇 艺术学
  • 6 篇 教育学
  • 3 篇 文学
  • 3 篇 军事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37 篇 摩擦纳米发电机
  • 18 篇 气候变化
  • 18 篇 数值模拟
  • 17 篇 西北太平洋
  • 15 篇 东亚冬季风
  • 15 篇 热带气旋
  • 15 篇 年际变化
  • 14 篇 年代际变化
  • 14 篇 fpga
  • 13 篇 遥感
  • 12 篇 燃气轮机
  • 12 篇 纳米发电机
  • 11 篇 大数据
  • 11 篇 太阳电池
  • 11 篇 东亚夏季风
  • 11 篇 降水
  • 10 篇 锂离子电池
  • 10 篇 大气环流
  • 10 篇 神经网络
  • 10 篇 青藏高原

机构

  • 505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4 篇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
  • 204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190 篇 北京大学
  • 153 篇 中科南京未来能源...
  • 149 篇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
  • 108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62 篇 清华大学
  • 59 篇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
  • 5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5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1 篇 华北电力大学
  • 35 篇 中山大学
  • 34 篇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
  • 33 篇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
  • 33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2 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
  • 30 篇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
  • 30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
  • 28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作者

  • 92 篇 陈海生
  • 66 篇 黄荣辉
  • 65 篇 张华良
  • 61 篇 徐玉杰
  • 60 篇 陈文
  • 54 篇 淮秀兰
  • 34 篇 王中林
  • 32 篇 杨海钢
  • 31 篇 黄刚
  • 29 篇 王林
  • 24 篇 尹钊
  • 23 篇 许光文
  • 23 篇 沈昊天
  • 23 篇 周敬之
  • 21 篇 贾潇
  • 20 篇 刘斌
  • 19 篇 张志来
  • 19 篇 徐进良
  • 18 篇 陈光华
  • 18 篇 李舟

语言

  • 1,702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17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压电光子学效应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3年 第6期53卷 881-891页
作者: 王龙飞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1400
近年来,压电光子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压电光子学效应是压电半导体的压电极化和光激发的耦合,是利用应变诱导的压电极化调控材料能带结构进而控制电子-空穴的复合发光过程.压电光子学效应为新光源、智能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压电电子学及其仿生智能传感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3年 第6期53卷 860-880页
作者: 孙其君 类延强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1400
在低维压电半导体材料(比如ZnO和GaN)中,压电极化和半导体电子传输特性的耦合可以给器件带来预想不到的性能.这大大提高了研究人员对压电电子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兴趣.另外低维压电半导体材料拥有优异的机械特性,可以被集成到能够应对巨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发电机应用:自驱动系统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3年 第6期53卷 967-988页
作者: 蒲雄 刘佳鑫 李绍欣 魏迪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1400
智能传感是未来数字社会和智能社会的基础.然而,如何给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各类传感节点提供持续的电源供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机械能量收集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低频、低幅的机械能量转换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面向个性化健康医疗的智能纺织品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纺织学报 2024年 第1期45卷 240-249页
作者: 董凯 吕天梅 盛非凡 彭晓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1400 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049
为推进智能纺织品在个性化健康医疗体系中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动当前以医院或诊为中心的集中、被动式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向未来以主动、预防、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健康管理模式转变,首先介绍了智能纺织品的概念特征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纳米发电机应用:新型高压电源技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3年 第6期53卷 1002-1014页
作者: 吴治峄 韩成程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研究所 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 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49
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作为一种新兴的能量收集技术,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快速进展.除了微纳能源和自驱动传感等应用,高电压和低电流的输出特性促进TENGs作为新型高压电源开创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用.对于TENGs,实现数百甚至数千伏的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摩擦电子学及主动式机械感知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3年 第6期53卷 902-916页
作者: 张弛 布天昭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0083 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049
摩擦电子学作为摩擦电与半导体耦合的新研究领域,可以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摩擦电荷调控半导体中的电传输与转化特性,建立外界环境与半导体器件的直接交互机制,实现各种主动式功能器件,为人机交互、微纳机电系统、传感和自驱动系统等应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高性能二维二硒化钨的光电探测器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3年 第10期44卷 75-84页
作者: 刘翔宇 唐嘉琦 谭志富 潘曹峰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1400 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100049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制备了二维二硒化钨(WSe_2)材料,并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的材料进行对比,证明了其具有不同的导电类型和更好的电学性质.利用两种不同工艺得材料分别为p型和n型导电的性质,制备了由同种WSe_2材料...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静电感应的非接触式手势解锁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 2024年 第11期60卷 309-317页
作者: 曹杰 王政 花镜 张忠强 程广贵 丁建宁 江苏大学智能柔性机械电子研究院 镇江212013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0083
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在高熵能源收集、可穿戴电子器件以及自驱动传感系统中取得了重要的发展。但是由于TENG固有的高阻抗特性,高开路电压(kV)和低短路电流(μA)使得TENG的输出表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机电转化纤维及自供能可穿戴纺织器件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17期 2763-2779页
作者: 赵继忠 陈枭 董凯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柔性、可穿戴的自供能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机电转化纤维(mechano-electric conversion fibers, MECFs)凭借其卓越的能量转换能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本文综合评述了MECFs的基本原理、制备技...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摩擦伏特效应的柔性直流电源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材料工程 2024年 第8期52卷 1-14页
作者: 孟佳 蒲雄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北京101400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南宁530004
摩擦起电(triboelectrification,TE)是几乎有材料表面都存在的物理现象,而半导体材料的TE不同于起静电的介电材料。在半导体与半导体或金属的动态接触界面上,机械摩擦导致界面原子间化学键合的不断破坏和重建过程,释放能量量子(也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