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20 篇 期刊文献
  • 31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23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10 篇 农学
    • 1,435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11 篇 作物学
    • 93 篇 园艺学
    • 86 篇 林学
    • 31 篇 植物保护
    • 8 篇 畜牧学
    • 8 篇 草学
  • 1,012 篇 工学
    • 564 篇 农业工程
    • 258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73 篇 水利工程
    • 5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2 篇 城乡规划学
    • 17 篇 生物工程
    • 1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3 篇 林业工程
    • 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926 篇 理学
    • 650 篇 生态学
    • 114 篇 大气科学
    • 81 篇 生物学
    • 37 篇 化学
    • 26 篇 地质学
    • 23 篇 地理学
    • 7 篇 物理学
  • 245 篇 管理学
    • 237 篇 公共管理
  • 44 篇 医学
    • 40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76 篇 土壤
  • 151 篇 水稻
  • 102 篇 水稻土
  • 95 篇 重金属
  • 76 篇 稻田
  • 75 篇 红壤
  • 71 篇 产量
  • 61 篇
  • 55 篇 吸附
  • 55 篇 有机肥
  • 51 篇 土壤有机碳
  • 49 篇 氨挥发
  • 48 篇 有机碳
  • 47 篇 多环芳烃
  • 47 篇 秸秆还田
  • 47 篇 小麦
  • 47 篇 长期施肥
  • 47 篇 潮土
  • 47 篇 生物质炭
  • 40 篇 土壤肥力

机构

  • 1,368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976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77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3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288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258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20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117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91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88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7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73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72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64 篇 扬州大学
  • 50 篇 南京土壤研究所-香...
  • 40 篇 南京大学
  • 36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35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33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1 篇 河海大学

作者

  • 237 篇 林先贵
  • 174 篇 张甘霖
  • 173 篇 张佳宝
  • 167 篇 史学正
  • 149 篇 朱建国
  • 138 篇 于东升
  • 138 篇 周健民
  • 137 篇 徐仁扣
  • 120 篇 王火焰
  • 113 篇 蔡祖聪
  • 108 篇 施卫明
  • 106 篇 李忠佩
  • 102 篇 李德成
  • 94 篇 杨劲松
  • 93 篇 沈仁芳
  • 84 篇 骆永明
  • 84 篇 徐华
  • 81 篇 杜昌文
  • 80 篇 胡君利
  • 78 篇 董元华

语言

  • 3,23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32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酸性逆境土壤中根际微生物调控植物根系构型的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5年 第1期46卷 570-578页
作者: 沈心涛 涂保华 刘朝阳 赵远 丁骥贤 梁玉婷 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常州21316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红壤在我国农业耕地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低pH值、铝含量高和磷素利用效率低等特性限制了酸性红壤的农田生产力.植物根系具有显著的可塑性,不仅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还能通过自身或根际微生物诱导调控根系构型,以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河套灌区盐渍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潜在功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4年 第2期61卷 527-538页
作者: 张璐 杨劲松 姚荣江 王相平 谢文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
辨明盐渍土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及潜在功能对盐渍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对理解盐渍土壤元素循环与植物互馈效应、构建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套灌区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农田和荒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吉林蛟河不同演替阶段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质量演变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24年 第2期43卷 433-444页
作者: 蔺兴武 朱建国 谢祖彬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
土壤质量演变与森林次生演替紧密关联,研究长白山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可为该区域次生林的恢复与经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吉林蛟河不同演替阶段温带针阔混交林为对象,探讨了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质炭负载硫化纳米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土壤中典型恶臭苯系物的规律与机制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5年 第1期62卷 127-140页
作者: 李炎璐 杨兴伦 卞永荣 马智勇 谷成刚 宋洋 相雷雷 王芳 蒋新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纳米零价铁(nZVI)以及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目前场地原位氧化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苯系物(BTEX)是石化污染场地中典型的恶臭污染物,实现BTEX的高效去除并探究其降解机理具有重要的环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北黑土区旱地土壤剖面除草剂残留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 第1期45卷 243-252页
作者: 刘汉强 李睿 菅乐 胡文友 谢恩泽 黄标 赵永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101400
为探究除草剂在农田土壤中的纵向残留状况,以东北黑土区14个典型旱地土壤剖面(0~100cm)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中57种除草剂残留进行测定,分析除草剂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除草剂施用策略主导了其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5年 第1期46卷 543-550页
作者: 卞清 孙波 李大明 谢祖彬 王晓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 南昌330000
为探明长期有机物料还田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依托于40 a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肥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施化肥(NPK)、施化肥+紫云英(NG)、施化肥+紫云英+猪粪(NGM)和施化肥+紫云英+稻草(NGS)这5个处理,开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炭对上覆水光化学及吡虫啉转化的机制
收藏 引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年 第8期43卷 1732-1742页
作者: 李马波 曾宇 陈宁 王玉军 方国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稻田上覆水光化学过程及吡虫啉(IMD)转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9月开展大田实验,设置单施化肥(CK)、稻壳生物炭(25%RH)和玉米秸秆生物炭(25%CS)3种处理,检测各处理上覆水中光敏物质含量及性质、活性组分分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凹凸棒石基钴钨水滑石吸附铅的性能及机理
收藏 引用
化工进展 2025年 第1期44卷 596-606页
作者: 张炜 黄赳 朱晓芳 李鹏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8
采用一步水热法将片状Co W-LDH锚定在凹凸棒石(ATP)表面,制备了具有微纳米花簇片状结构的Co W-LDH/ATP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其微观形貌与物相组成,并对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含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水热响应驱动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4年 第5期61卷 1260-1270页
作者: 黄伟根 倪浩为 黄瑞林 王晓玥 孙波 梁玉婷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土壤有机碳(SOC)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然而,关于土壤有机碳对长期水热变化的响应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借助跨气候带土壤移置试验平台,开展了一项8年的土壤移置试验,其中将寒温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铝氧化物对层状硅酸盐矿物和红壤酸化过程中铝活化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4年 第6期61卷 1557-1567页
作者: 李科伟 徐仁扣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层状硅酸盐矿物和铝氧化物是土壤酸化过程中铝活化的主要来源,二者也是土壤中化学反应较为活跃的部分。关于铝氧化物对层状硅酸盐矿物和土壤酸化过程中铝活化的影响及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恒pH自动电位滴定仪精确控制模拟矿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