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01 篇 期刊文献
  • 29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20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99 篇 农学
    • 1,428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08 篇 作物学
    • 93 篇 园艺学
    • 86 篇 林学
    • 30 篇 植物保护
    • 8 篇 畜牧学
    • 8 篇 草学
  • 1,004 篇 工学
    • 559 篇 农业工程
    • 25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71 篇 水利工程
    • 5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2 篇 城乡规划学
    • 16 篇 生物工程
    • 1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3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3 篇 林业工程
    • 7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7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921 篇 理学
    • 644 篇 生态学
    • 114 篇 大气科学
    • 82 篇 生物学
    • 37 篇 化学
    • 26 篇 地质学
    • 23 篇 地理学
    • 7 篇 物理学
  • 240 篇 管理学
    • 233 篇 公共管理
  • 45 篇 医学
    • 4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历史学

主题

  • 176 篇 土壤
  • 150 篇 水稻
  • 102 篇 水稻土
  • 95 篇 重金属
  • 76 篇 稻田
  • 75 篇 红壤
  • 70 篇 产量
  • 60 篇
  • 55 篇 吸附
  • 53 篇 有机肥
  • 50 篇 土壤有机碳
  • 49 篇 氨挥发
  • 47 篇 多环芳烃
  • 47 篇 秸秆还田
  • 47 篇 生物质炭
  • 46 篇 长期施肥
  • 46 篇 潮土
  • 46 篇 有机碳
  • 45 篇 小麦
  • 39 篇 土壤肥力

机构

  • 1,363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965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76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3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276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258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18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116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88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87 篇 南京林业大学
  • 7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72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71 篇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
  • 64 篇 扬州大学
  • 50 篇 南京土壤研究所-香...
  • 41 篇 南京大学
  • 36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35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32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1 篇 河海大学

作者

  • 185 篇 林先贵
  • 173 篇 张甘霖
  • 164 篇 史学正
  • 138 篇 于东升
  • 136 篇 张佳宝
  • 120 篇 王火焰
  • 113 篇 蔡祖聪
  • 108 篇 施卫明
  • 105 篇 徐仁扣
  • 99 篇 李忠佩
  • 95 篇 朱建国
  • 90 篇 沈仁芳
  • 86 篇 周健民
  • 85 篇 shi xuezheng
  • 81 篇 骆永明
  • 75 篇 zhang ganlin
  • 69 篇 赵永存
  • 69 篇 胡君利
  • 67 篇 yu dongsheng
  • 65 篇 孙波

语言

  • 3,20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320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酸性逆境土壤中根际微生物调控植物根系构型的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5年 第1期46卷 570-578页
作者: 沈心涛 涂保华 刘朝阳 赵远 丁骥贤 梁玉婷 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常州21316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红壤在我国农业耕地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低pH值、铝含量高和磷素利用效率低等特性限制了酸性红壤的农田生产力.植物根系具有显著的可塑性,不仅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还能通过自身或根际微生物诱导调控根系构型,以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生物质炭负载硫化纳米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土壤中典型恶臭苯系物的规律与机制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5年 第1期62卷 127-140页
作者: 李炎璐 杨兴伦 卞永荣 马智勇 谷成刚 宋洋 相雷雷 王芳 蒋新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纳米零价铁(nZVI)以及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目前场地原位氧化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苯系物(BTEX)是石化污染场地中典型的恶臭污染物,实现BTEX的高效去除并探究其降解机理具有重要的环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北黑土区旱地土壤剖面除草剂残留及其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 第1期45卷 243-252页
作者: 刘汉强 李睿 菅乐 胡文友 谢恩泽 黄标 赵永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101400
为探究除草剂在农田土壤中的纵向残留状况,以东北黑土区14个典型旱地土壤剖面(0~100cm)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中57种除草剂残留进行测定,分析除草剂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除草剂施用策略主导了其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 2025年 第1期46卷 543-550页
作者: 卞清 孙波 李大明 谢祖彬 王晓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 南昌330000
为探明长期有机物料还田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依托于40 a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肥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CK)、施化肥(NPK)、施化肥+紫云英(NG)、施化肥+紫云英+猪粪(NGM)和施化肥+紫云英+稻草(NGS)这5个处理,开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凹凸棒石基钴钨水滑石吸附铅的性能及机理
收藏 引用
化工进展 2025年 第1期44卷 596-606页
作者: 张炜 黄赳 朱晓芳 李鹏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8
采用一步水热法将片状Co W-LDH锚定在凹凸棒石(ATP)表面,制备了具有微纳米花簇片状结构的Co W-LDH/ATP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其微观形貌与物相组成,并对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含铅...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土壤-植物系统中微/纳塑料的环境过程和生态效应
收藏 引用
化学进展 2025年 第1期37卷 89-102页
作者: 杨杰 涂晨 袁宪正 骆永明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山东省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再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普遍受到微/纳塑料的污染,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微/纳塑料在陆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环境过程和生态效应的深入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微/纳塑料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积累与迁移、风化与降解、添加剂释放与转化、与污染物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加强我国新污染物的环境控制技术与管理政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5年 第1期40卷 181-192页
作者: 马莹 李想 骆永明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界面过程与土壤健康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71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新污染物的防范治理已成为我国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重点探讨了新污染物的环境控制技术与政策治理,分析了新污染物的环境传播途径和公共卫生挑战,陈述了当前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技术的进步与局限性。在综合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扬稻6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25年 第1期39卷 115-127页
作者: 王晓茜 蔡创 宋练 周伟 杨雄 顾歆悦 朱春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 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目的】明确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T-FACE)平台,以扬稻6号(籼稻)作为测试品种,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温度升高2℃(2021年为夜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生物利用性不同的有机碳源阻控尿素诱导红壤酸化的作用机制
收藏 引用
土壤学报 2025年 第1期62卷 81-91页
作者: 官鹏 王如海 时仁勇 李九玉 徐仁扣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 南京211135
研究有机物料中不同类型碳源对肥料氮转化及其引起土壤酸化的调控作用,选择葡萄糖、苯甲酸钠、纤维素、木质素四种微生物利用程度不同的碳源,在外加碳源和尿素的C/N=40的条件下进行45 d的内培养,分析有机碳源与尿素配合施用对红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蓝藻-细菌互作及其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25年 第2期37卷 339-353页
作者: 张玉晴 刘佳音 蔡元锋 张民 史小丽 杜瑛珣 苏雅玲 施丽梅 吴庆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流域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113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1135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210093
藻类与细菌之间存在多种互作关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藻类群落组成、藻类之间的竞争和演替以及藻类水华的发展等。藻菌间的多种紧密互作和代谢耦联对水体中碳、氮、磷、硫等多种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在淡水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