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97 篇 期刊文献
  • 90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88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77 篇 理学
    • 508 篇 地质学
    • 23 篇 生物学
    • 2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5 篇 生态学
    • 7 篇 地球物理学
    • 4 篇 化学
    • 3 篇 地理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数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376 篇 历史学
    • 322 篇 考古学
    • 110 篇 世界史
    • 3 篇 中国史
  • 36 篇 工学
    • 10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林业工程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7 篇 农学
    • 6 篇 作物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林学
  • 9 篇 法学
    • 8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6 篇 艺术学
    • 4 篇 美术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管理学

主题

  • 63 篇 石制品
  • 38 篇 早更新世
  • 31 篇 泥河湾盆地
  • 28 篇 晚中新世
  • 25 篇 旧石器时代
  • 24 篇 旧石器时代晚期
  • 24 篇 中国
  • 21 篇 中更新世
  • 21 篇 晚更新世
  • 19 篇 更新世
  • 18 篇 青藏高原
  • 17 篇 早白垩世
  • 16 篇 动物考古学
  • 15 篇 恐龙蛋
  • 15 篇 埋藏学
  • 14 篇 晚白垩世
  • 14 篇 旧石器
  • 13 篇 中三叠世
  • 12 篇 内蒙古
  • 12 篇 热河生物群

机构

  • 548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408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288 篇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
  • 246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83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50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37 篇 北京大学
  • 36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3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30 篇 南京大学
  • 27 篇 吉林大学
  • 23 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21 篇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
  • 21 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 20 篇 西北大学
  • 19 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 17 篇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
  • 17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5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作者

  • 87 篇 高星
  • 63 篇 gao xing
  • 52 篇 裴树文
  • 44 篇 吴秀杰
  • 41 篇 pei shuwen
  • 38 篇 周新郢
  • 37 篇 邓涛
  • 36 篇 李小强
  • 36 篇 朱敏
  • 35 篇 王世骐
  • 34 篇 董为
  • 34 篇 刘武
  • 34 篇 陈福友
  • 32 篇 wu xiujie
  • 32 篇 李锋
  • 29 篇 同号文
  • 29 篇 王元
  • 28 篇 汪筱林
  • 28 篇 赵克良
  • 28 篇 杨益民

语言

  • 88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88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湖北郧县学堂梁子古人类遗址年代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316-332页
作者: 华杰群 葛俊逸 陆成秋 沈中山 邢松 卢泽基 高星 邓成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湖北省考古研究院 武汉43007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4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东亚是直立人的关键生存演化区域,出土了一系列更新世直立人化石。然而,迄今我国发现的早期直立人化石稀少且保存较差,制约了对东亚直立人演化历史及其演化上的系统地位的探讨。湖北郧县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三件保存较完整的直立人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淅川下寨遗址出土石制品的锐棱砸击技术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1期44卷 27-41页
作者: 刘鸿丰 曹艳朋 楚小龙 高星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郑州45000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郑州45000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郑州450000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锐棱砸击技术被认为是旧石器时代中国特定地区的一种剥片技术,学术界对该种技术的产品识别特征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石片台面、打击点、石片角和背腹面形态等方面,总结出一套识别锐棱砸击技术产品的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对下寨遗址出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首次发现非鸟恐龙蛋窝(瑶屯巨形蛋,长形蛋科)(英文)
收藏 引用
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 第02期 159-172页
作者: 朱旭峰 常飞 李雨 张旭晃 高殿松 王强 裘锐 汪筱林 刘迪 贾松海 贾广辉 张建华 徐莉 国家自然博物馆 河南自然博物馆 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中已发现了多种脊椎动物化石,以数种非鸟恐龙类的发现为特点。盆地内也同时报道有大量的蛋壳,然而关于这些蛋壳的研究却还不足。新材料41HV0199为2021年发掘自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岩石中保存了8枚完整蛋体,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肃河西走廊南营水库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收藏 引用
人类学学报 2025年 第2期44卷 295-300页
作者: 孟浩琛 陈国科 周静 刘冯军 孙雪峰 仝广 支劲草 李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兰州730000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100871 北京大学考古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河西走廊在现代人扩散北方路线的讨论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区域少有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文物考研究所等开展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旧石器考调查工作,新发现旧石器地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重庆云阳中侏罗统三列齿兽类化石新发现及其地理意义
收藏 引用
地理学报 2025年 第2期27卷 484-498页
作者: 刘璐 魏光飚 王萍 魏曌英 任纪澄 毛方园 国家自然博物馆 北京100050 重庆市地质调查院 重庆401122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0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ds)是一类特化的、植食性的进步下孔类,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呈全球性分布,之后趋于衰退,在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分布可以延续至早白垩世。三列齿兽类被认为是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近的下孔类,可为认识哺乳动物起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东部渤海湾晚中新世以来化学风化记录及地质意义
收藏 引用
地质学报 2025年 第3期99卷 976-990页
作者: 杨吉龙 张超宇 胥勤勉 胡云壮 周新郢 肖国桥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300170 天津市海岸带地质过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170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101149 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10004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渤海湾西岸位于中国东部边缘海,晚新生代主要为湖相、河流相及海相沉积,厚度达数千米,是研究晚新生代气候演变、海平面变化及区域构造活动的理想场地。本次研究对渤海湾西岸晚中新世以来的两个深孔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小袁氏兽的再研究及三列齿兽齿尖同源性和上颌-腭部演化的探讨(英文)
收藏 引用
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 第02期 81-101页
作者: 刘璐 任纪澄 毛方园 国家自然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新疆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上侏罗统已经报道了数种三列齿兽类化石标本,其中包括小袁氏兽(Yuanotherium minor)。最初的研究主要描述了该标本左上颌中部部分保存的3颗不完整的颊齿。通过对标本的再研究,结合CT扫描、三维重建以及扫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遗址中农作物种子/果核表型性状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10期 1354-1364页
作者: 田雨阳 张贵林 蒋洪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重庆师范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植物表型性状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响应与适应后呈现出来的可度量特征.炭化种子和果核是考遗址中最常见的植物遗存类型,其可量化性状包括尺寸和形状.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种子/果核表型性状从传统形态测量到几何形态测量方法的发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更新世中国季风区林栖哺乳动物的森林动态代用指标(英文)
收藏 引用
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 第02期 133-158页
作者: 白炜鹏 董为 张立民 刘文晖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北省东方人类起源与文明探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家博物馆
季风对植被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对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群的演化产生显著的作用。由于素食动物的多样性与植被协同演化,因此可以将之作为森林或植被动态的代用指标。选择了36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于中国季风区的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作为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全新世气候和农业活动研究新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年 第12期43卷 1919-1928页
作者: 李小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4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后果已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全新世涵盖了未来气候变化的类似特征,农业活动贯穿始终,提供了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与适应研究的理想"相似型".基于石笋、冰芯、海洋和湖泊等最新成果,综述...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