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8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6 篇 理学
    • 42 篇 生态学
    • 3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生物学
  • 45 篇 农学
    • 4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草学
    • 1 篇 林学
  • 12 篇 工学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5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主题

  • 16 篇 陆地生态系统
  • 7 篇 碳循环
  • 6 篇 涡度相关
  • 5 篇 气候变化
  • 5 篇 中国
  • 5 篇 生态系统
  • 4 篇 碳收支
  • 3 篇 水循环
  • 3 篇 水分利用效率
  • 3 篇 生态化学计量学
  • 3 篇 土壤微生物
  • 3 篇 宏观生态系统科学
  • 3 篇 森林
  • 2 篇 通量
  • 2 篇 叶片养分
  • 2 篇 生态系统科学
  • 2 篇 植物
  • 2 篇 地质层固碳
  • 2 篇 绿色固碳
  • 2 篇 毒性效应

机构

  • 30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5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4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4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13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11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6 篇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 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
  • 5 篇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
  • 5 篇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
  • 4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3 篇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
  • 3 篇 联合国环境署国际...
  • 2 篇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 2 篇 cern综合研究中心
  • 2 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 2 篇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
  • 2 篇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

作者

  • 55 篇 于贵瑞
  • 27 篇 王秋凤
  • 21 篇 yu guirui
  • 20 篇 yu gui-rui
  • 12 篇 陈智
  • 11 篇 朱先进
  • 11 篇 wang qiufeng
  • 11 篇 何念鹏
  • 10 篇 chen zhi
  • 10 篇 杨萌
  • 9 篇 方华军
  • 9 篇 yang meng
  • 7 篇 wang qiu-feng
  • 7 篇 张雷明
  • 6 篇 胡中民
  • 6 篇 zhu xianjin
  • 5 篇 he nianpeng
  • 5 篇 付超
  • 5 篇 孙晓敏
  • 4 篇 韩士杰

语言

  • 7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7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09年 第4期29卷 1899-1906页
作者: 任书杰 于贵瑞 陶波 官丽莉 方华军 姜春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区域478种C_3植物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组成与水分利用效率
收藏 引用
植物生态学报 2011年 第2期35卷 119-124页
作者: 任书杰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目前,在中国区域关于植物碳稳定性同位素组成(δ13C)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同时,δ13C作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替代指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站点或小的区域尺度,那么在整个中国区域尺度上,δ13C能否作为植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的战略规划——走向综合科学的未来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07年 第10期22卷 1087-1093页
作者: 于秀波 付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从2004年11月起至今,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为未来(几)十年的综合网络层面研究进行了战略规划。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新的长期生态研究(LTER)网络层面科学计划,并通过1个科学课题组、7个网络科...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地理科学进展 2012年 第1期31卷 88-96页
作者: 付超 于贵瑞 方华军 王秋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CERN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准确估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研究重点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的整合分析方法总结讨论了近年来中国区域LUCC时空特征及其对陆地碳收支影响,为合理评价中国区域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欧亚大陆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地理学报 2016年 第5期71卷 781-796页
作者: 焦翠翠 于贵瑞 何念鹏 马安娜 葛剑平 胡中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100875
本文以欧亚大陆草原为研究对象,收集和整合分析了该区域采用收获法实测的地上生物量数据,探讨了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欧亚大陆草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具有复杂的水平和垂...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技术体系之探讨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 第2期32卷 377-391页
作者: 于贵瑞 陈智 杨萌 王秋凤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
大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及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科学前沿领域,并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中快速发展。本文在系统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中国区域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生态系统原理及若干学术问题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 第2期34卷 289-304页
作者: 于贵瑞 郝天象 杨萌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
当代生态学是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分析手段和哲学理念。生态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融合相关学科营养,形成了与气候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联系的当代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科学体系,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气氮沉降通量观测方法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杂志 2010年 第8期29卷 1671-1678页
作者: 盛文萍 于贵瑞 方华军 姜春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工农业的发展引起含氮化合物排放量日益增多,导致大气向地面输入的沉降量相应增加。大气氮沉降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氮素来源,沉降量的增加必然会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干扰。针对大气氮沉降组成复杂、时空变异性大、观测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离子树脂法测定森林穿透雨氮素湿沉降通量--以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为例
收藏 引用
生态学报 2010年 第24期30卷 6872-6880页
作者: 盛文萍 于贵瑞 方华军 刘允芬 胡中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CERN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穿透雨是大气氮素输入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穿透雨中氮素含量的定量评估在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穿透雨中氮沉降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很强,传统降水收集法工作量大,且容易带来测定误差。分析了国产离子树脂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尺度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及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途径和战略布局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 第4期32卷 1141-1153页
作者: 于贵瑞 杨萌 陈智 张雷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系统的核心组分,是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然而,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在不断地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强度,也导致了严重威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