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4 篇 理学
    • 36 篇 地质学
    • 9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34 篇 工学
    • 27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冶金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4 篇 岩石成因
  • 3 篇 琼嘉岗锂矿
  • 3 篇 华北克拉通
  • 3 篇 锂辉石伟晶岩
  • 2 篇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 2 篇 磷灰石
  • 2 篇 碳循环
  • 2 篇 南北向裂谷
  • 2 篇 锆石u-pb年龄
  • 2 篇 地球圈层
  • 2 篇 地球化学
  • 2 篇 藏南拆离系
  • 2 篇 青藏高原
  • 2 篇 地质特征
  • 2 篇 岩浆作用
  • 2 篇 工程地质
  • 2 篇 成矿机制
  • 2 篇 成矿规律
  • 1 篇 深层—超深层油气勘...
  • 1 篇 mn/fe比值

机构

  • 46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3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4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4 篇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
  • 7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4 篇 防灾科技学院
  • 3 篇 成都理工大学
  • 3 篇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
  • 3 篇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
  • 2 篇 天津大学
  • 2 篇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
  • 2 篇 河北地质大学
  • 2 篇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
  • 2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长安大学
  • 1 篇 institute of ear...
  • 1 篇 大陆碰撞与高原隆...

作者

  • 13 篇 qin kezhang
  • 13 篇 秦克章
  • 7 篇 zhao junxing
  • 7 篇 赵俊兴
  • 6 篇 曹明坚
  • 6 篇 cao mingjian
  • 5 篇 li junyu
  • 5 篇 李俊瑜
  • 4 篇 何畅通
  • 4 篇 杨进辉
  • 4 篇 李光明
  • 4 篇 li guangming
  • 4 篇 he changtong
  • 3 篇 yang jinhui
  • 3 篇 朱明田
  • 3 篇 zhou qifeng
  • 3 篇 zhu mingtian
  • 3 篇 zhu liqun
  • 3 篇 周起凤
  • 3 篇 wu fuyuan

语言

  • 6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
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新世岩浆演化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5年 第3期41卷 859-883页
作者: 李家亮 纪伟强 胡方泱 徐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造山带和拉萨地体新生代岩浆活动伴随着广泛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然而,与喜马拉雅地区淡色花岗岩相关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相比,拉萨地体的研究程度还明显偏低。本文对拉萨地体中新世淡色花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五元素(Ni-Co-As-Ag-Bi)脉状矿床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5年 第2期41卷 431-452页
作者: 黄新硕 曹明坚 张宝林 王硕 单鹏飞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钴和镍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然而我国缺少钴、镍资源和超常富集的矿床。五元素(Ni-Co-As-Ag-Bi)脉状矿床是一种罕见的以砷化物为主的热液矿床,其镍和钴均可达到极高品位(可超过10%),还伴生银、金和铀等金属,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东昆仑成矿带两期金成矿-岩浆-构造作用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5年 第2期41卷 526-543页
作者: 李兴辉 梁改忠 吴金检 杨奎锋 范宏瑞 曾庆栋 张哲铭 胡芳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东昆仑成矿带为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稀贵金属成矿带,被誉为我国重要的“金腰带”,已经发现金矿床(点)约169处,主要集中在五龙沟、沟里和大场金矿集区。近几年的勘查找矿工作在主力矿区(五龙沟、沟里矿集区)外围有重大突破,显示其深部及...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燕山地区北京中生代上庄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杂岩体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及意义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5年 第1期41卷 31-65页
作者: 李友连 郭敬辉 欧阳东剑 王浩 彭澎 钱青 杨进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华北克拉通北缘东部的燕山地区,在晚中生代发育了广泛的中酸性岩浆岩。但是,在这期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过程中,地幔的贡献方式和程度,一直不甚明了。在燕山西段北京上庄地区,发育一套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杂岩,其中包含空间上密切共生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西南天山榴辉岩相脉体记录的俯冲带多期流体作用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5年 第1期41卷 183-197页
作者: 吕佳阳 李继磊 王钟瑞 马智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1408
俯冲带是全球最大的物质循环系统,控制着壳幔相互作用、岛弧岩浆作用、成矿物质聚集和全球元素循环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俯冲带流体作为板片向上覆地幔楔进行物质传输的重要媒介,在上述地质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基于岛弧火山岩地球...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喜马拉雅琼嘉岗矿区低温热年代学对矿床抬升剥露的制约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5年 第3期41卷 771-788页
作者: 皮静怡 李俊瑜 赵俊兴 秦克章 吴林 何畅通 朱丽群 曹明坚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琼嘉岗伟晶岩型锂矿作为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带的标志型伟晶岩矿床,其成矿后的剥露保存研究对喜马拉雅带内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保存、以及后续矿产勘查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采集不同海拔的地表花岗伟晶岩样品,对琼嘉岗矿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澜沧江自然河道-梯级水库河流碳迁移转化过程昼夜变化分析
收藏 引用
湖泊科学 2025年 第2期37卷 517-531页
作者: 武恩鹏 孙会国 刘文景 徐志方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河流碳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流域内发生的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记录载体。梯级水库建设强烈改变河流的自然状态和物质输送,但其对高寒地区河流碳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尚未进行过充分研究。本研究选择澜沧江自然河道及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沉积锰矿成矿过程中铁锰分离与富锰矿形成机制
收藏 引用
矿床地质 2025年 第1期44卷 85-100页
作者: 张连昌 李文君 董志国 李文 徐一帆 高炳宇 王长乐 朱明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100083
沉积型锰矿和沉积(变质)型铁矿在地球历史上具有明显的时控特征,前者集中形成于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显生宙,后者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之前和新元古代;在空间上可表现为数百公里至上千公里的铁、锰分离。铁、锰分离的控制因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嫦娥返回样品揭示月球中期磁场演化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5年 第13期70卷 1845-1847页
作者: 蔡书慧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
地核发电机产生的全球性磁场保护着地球的大气、水和生命,维持着地球的宜居环境.就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曾经有自己的磁场,它不仅能告诉我们月球内部的结构、热量变化和运动方式,还会影响月球表面的环境变化.通过研究月球磁场的变化,我们...
来源: 评论
阿拉善-华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对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的制约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5年 第1期41卷 66-90页
作者: 曾浩 宋东方 肖文交 李普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阿拉善-华北北缘地区保存了丰富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记录,为理解古亚洲洋从俯冲至闭合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信息。本文对位于内蒙古西部的甘其毛都地区的4个侵入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